土著问题是澳大利亚联邦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白澳政策”被废除以来,尽管土著居民与非土著居民以及与澳大利亚政府之间的摩擦或冲突不断,但澳大利亚的种族和解之路仍清晰可辨。澳大利亚的种族和解之路,是在工党推动下,布满荆棘而又充满希望的种族和解之路。
戈夫·威特拉姆工党政府时期(1972.12—1975.11)
戈夫·威特拉姆这位在任期内就被英国女王解除总理的政治家(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虽然在总理的宝座上仅仅坐了三年,但他给工党及澳大利亚国家留下的一笔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废除了“白澳政策”。“白澳政策”源于英国对澳洲的殖民,作为一项国策则始于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之后。然而,随着自由党领袖罗伯特·孟席斯的离任,这种缺乏想象力的政策逐步走向失败的边缘。当同病相怜的加拿大率先闯出一条“多元文化主义”之路时,地处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毫不犹豫地予以借鉴。应予承认的是,工党此时奉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仍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其着眼点并非用来解决本国长期积存的土著问题,而是如何有效地帮助移民融入主流社会,并借此消除“白人澳大利亚”的痕迹。很显然,土著问题尚未成为多元文化政策眷顾的对象。但当“多元文化主义”概念不再停留在人们的认知阶段时,当政府认识到所有的种群及其文化都应该平等对待时,当政府为构建一个包括移民在内的多元文化社会而采取一系列惠民措施不再受到主流社会质疑时,“多元文化主义”概念才有了普遍的意义。在这样的历史语境当中,土著问题便开始进入多元文化社会建设的范畴,种族和解之幕亦即随之拉开。
为落实多元文化政策并为种族和解搭建平台,在对土著人管理方面,工党政府在抛弃“同化”政策的同时,采取了土著“自决”政策。这一政策认为,土著人最终能够“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步伐和性质”,并“对他们自己的事务承担起一个真正的和有效的责任”。而在政治法律层面,威特拉姆保证,在推翻任何州“歧视土著人,或者对土著人进行监管”等法律方面,工党政府不会犹豫不决。此言非虚!1975年,一部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破茧而出。这是在保护土著以及其他少数种族权利方面,澳大利亚在立法上跨出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其他旨在减少种族不平等的立法措施也相继出台;一些由政府资助的确保土著人在健康、住房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项目获批;在北领地以及其他各州,土著人医疗中心组建起来;澳大利亚法律援助办公室和土著人立法服务机构也顺利建立并发挥作用。所以,对土著人来说,威特拉姆工党执政时期是一个伟大进步的时期。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