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钧瓷:背负历史与现实的期待
作者:haowj   日期2010-02-21 09:3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独特的高温窑变效果使钧瓷名列五大名瓷之中。特殊的土壤、水质、烧制工艺以及历史机遇,成就了钧瓷历史的辉煌。

  钧瓷的原产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尧舜时期,禹州称夏,因为大禹初封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大禹的儿子启在禹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并建古钧台大享诸侯。瓷以地名,故称钧瓷。

  从皇宫走向民间

  许昌市以西30余千米便是禹州市,这是河南省首批8个文化发展试验区之一,当地人称此地为“钧都”。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宋钧最为有名,居当时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专供皇宫使用,民间不留,因此它也象征着权力。”禹州市委书记蔡全法告诉记者,宋代时皇宫挑选完上好的钧瓷之后,其余均砸碎,这使得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保存的宋钧极少。因此,钧瓷与广大老百姓几乎无缘,远不如景德镇陶瓷那样深入人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家钧窑负责人孔相卿表示,钧瓷的烧制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十窑九不成”。

  位于禹州市区的宋钧窑址博物馆至今保留着完好无损的双火塘窑炉和双乳状窑炉,从窑炉制作的科学机理和文献记载得知,宋代烧制钧瓷使用木材,后来改用煤,现在使用天然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告诉记者,用木材和煤烧瓷,会留下灰、渣,而且窑炉温差较大不好控制,对烧制工艺有很大影响。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苗锡锦在他的《钧瓷志》里讲述了历代钧瓷身份的变化:唐花瓷是钧瓷的前身,钧瓷和汝瓷同属于北方青瓷系列,两者互为影响;宋代钧瓷专供宫廷,艺术达到了顶峰;元明时期因战乱,钧瓷艺人或逃或亡,钧瓷逐渐消亡;解放后,国家对钧瓷非常重视,在工艺还原和创新方面取得很大进展;1995年,钧瓷烧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其制造的门槛和成本不断下降,从而拉近了它和百姓生活的距离。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