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穆特·普列斯纳(Helmuth Plessner)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哲学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马克斯·舍勒(Max Seheler)、阿诺德·格伦(Arnold Gehlen)一同致力于从哲学视角追问人及其在世界、历史和自然中的地位问题,由此奠定了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基础。
普列斯纳1892年生于德国中部美丽的疗养城市威斯巴登。他先后求学于弗莱堡大学、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攻读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等。1926年,年仅34岁的他成为哥廷根大学教授。1933年纳粹上台,他因出身犹太人被剥夺教授职位,随后他被迫流亡土耳其、荷兰等地。1936年他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客座讲师,德军占领荷兰后他再次被解职。整整10年之后,他于1946年继而成为格罗宁根大学教授。直到1951年,他才回国任哥廷根大学社会学与哲学教授。在哥廷根大学执教期间,他兼任了德国哲学协会和社会学协会主席,还担任巴黎国际哲学研究所及多所大学学术会员。
普列斯纳一生著述丰富,主要社会学著作有《共同体的界限》(1924)、《权力与人的本性》(1932)、《乌托邦的彼岸》(1960)等。其中,《共同体的界限》一书在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1855—1936)提出的社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共同体社会与利益社会的区别。鉴于纳粹政权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危害,他的《权力与人的本性》一书则致力于基督教博爱主义的平等理念,要求超越所有民族、种族、宗教等差异,倡导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价值观。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