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金融评论》发刊词
作者:duanxp   日期2010-01-11 10:4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金融评论》终于问世。

  五年企盼,固然留下些许沧桑,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礼物。《金融评论》诞生之时,在国内,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和共和国60华诞联袂降临;在国际,则正值金融危机浪潮迭起并在全球肆虐。对于《金融评论》,这两个事件都弥足珍贵。

  于改革开放3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之际推出我们的刊物,给予我们的是沉甸甸的历史感和继往开来的责任感。如同中国经济现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样,中国的经济学发展也正面临新的机遇。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的前30年,除了较少的例外,经济学家们实际上只是在做考证经典著作和诠释现行政策的事情。在原著与转述之作之间仔细寻找差别,将经典作家的手稿与其正式出版物相互印证,乃至去推敲中文本与各种外文本之间的异同等等,几乎耗尽了一代、甚至是两代人的智慧。至于对现实经济,经济学家们除了追随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变动自己的诠释版本之外,基本上无所作为。少数有机会知情并有资格建言的经济学家,则可能因有一点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遭到各种形式的批判,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体制改革之后,随着实事求是原则的重新确立,经济学界务实之风渐兴,参与意识日强。但是,改革的实践如此之丰富,其发展如此之迅速,而现存的经济学知识、经济分析工具以及经济信息等等是如此之贫乏,以至于经济学家们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实际上无以措手足。形势的逼迫,使得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下意识地遵循了前辈们的思维逻辑——向西方学习。一时间,不仅外国经济学名著、经济学原理的中译本和西方经济学的编写本大量出现在经济学家的案头上和大学的课堂里,就是很多经济学家写作的文章,从赖以展开分析的经济学概念和方法,乃至遣辞造句、布局谋篇,都有抹不去的译作味道。当然,中国的经济学家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追随。带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拿着那些自己尚不熟悉、还须经常温习的分析工具,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深入的剖析。产生的结果是显著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批研究报告和文章,显然对改革开放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学界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认真剖析中国国情的年代,是经济学家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逐步有意识地参与实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的年代。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