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记忆是不可靠的
作者:haowj   日期2010-01-08 13:1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学的发展脉络说明了一件事,慢慢地,中国的作家似乎渴望脱离西方了,中国作家的眼睛睁开了,渴望看一看“我们自己”所走过的路。这是本土意识的回归,在这个前提下,余华说,“一个记忆回来了”。

  我的写作和记忆的关系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不相信记忆这个东西。“不相信”就是我的写作与我的记忆之间的关系。我一直以为,记忆是动态的,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动态或不确定使记忆本身带上了戏剧性,也就是说,带有浓重的文学色彩。

  我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和班里的一位同学打了一次架。关于男人的打架,我们在酒席上时常听说。我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许多人在叙述自己打架的时候都要在前面做一点补充,补充什么呢?——先说明被打的那个家伙不是东西,该打。我也是这么干的,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大家,我的这个行为是正当的。其实,在打架之后,我的父亲让我脸面失尽,可我从来不说我被父亲修理这个事情。——这就涉及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面对记忆,我们时常会做道德上的修正。这种修正是不自觉的,道德上的需要一下子就使我们的记忆变形了。记忆是利己的,它不可能具备春秋笔法,它做不到不虚美、不掩恶。记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类的利己原则,这是人性的特征之一。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