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燕南园东面的小径一直走,尽头是一个不大的院子。两尊石狮蹲在门旁,守护着小小的院门。与城里的四合院不同,这院门上没有门扇,仅拦着一道矮矮的栅栏,那栅栏只关不锁,轻轻一推便可进入。
这就是冯友兰先生居住过的“三松堂”。
那松树,正如冯友兰的女儿、著名作家宗璞所写:
三棵树中的两棵高大稳重,一株直指天空,另一株过房顶后作九十度折角,形貌别致,都似很有魅力,可以依靠。第三棵不高,枝条平伸作伞状,使人感到亲切……
但是,那“枝条平伸作伞状”的第三株却已经枯萎,仅余半截木桩。2003年,在这里又种上了一棵幼松,使“三松”的景观得以恢复。
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12月4日出生于河南唐河。1912年,冯友兰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开始对哲学发生兴趣。没有人能说明冯友兰为什么会喜欢上哲学,那时他还不过是个17岁的孩子!冯友兰自己也没有作过太多说明,只是说:“对于逻辑的兴趣,很自然地使我特别想学西方哲学。”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