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使海地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面对巨大的天灾,人类的痛苦和悲悯是共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道主义援助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加勒比海上小岛国带来了丝丝暖意。全球人民都心系这个遭遇大劫的国度,震后出现的动荡局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震后重建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阈。再造一个新海地,其间必经阵痛,虽前路漫漫,但愿景犹存。
阵痛:动荡有深源 政治重建难
海地的国家格言是“团结就是力量”,但目前这个国家最缺的就是团结,我们遗憾地看到,空前的灾难并没有激发民心士气。目前海地政府陷于瘫痪,国内局势极为混乱,治安完全脱轨,造成了新的人道主义灾难。海地的乱局折射出社会的积弊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足,政治重建途长且艰。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长期关注海地研究的学者赵重阳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保障等都是海地的薄弱环节,海地多山的地形与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救援物资的运送,灾民难以及时得到急需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他们的情绪波动已经显示了社会动荡的前兆。地震使监狱倒塌造成犯人外逃也增添了动荡不安的因素。海地政府的执政能力较弱,此次又遭到了地震重创,雪上加霜。该国执法力量也较弱,一个900多万人口的国家,警察却不足千名。多个国家的救援力量进入后,缺乏整体统筹协调。在关键时刻,领导者、执行者、协调者的缺位加剧了混乱、动荡的局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问题专家吴洪英认为,海地局势如此混乱、动荡,除了因海地突然遭遇二百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重创,以及多个国家的救援队进驻后暂时陷入多方救助、各自为战的局面之外,海地局势的混乱、动荡背后的深层原因更值得人们去关注与思考。海地独立二百多年来政变非常频繁,内乱不断,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它不仅是拉丁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也是联合国列出的49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整个社会贫困化程度达到了80%,社会分裂很厉害,国家机体本身就非常弱,政府治理也很弱,社会状况一直不好,长年靠联合国或其他国家维护治安。
据赵重阳判断,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现任总统普雷瓦尔,并且海地的混乱局势已经有了好转,加之海地常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打击,民众对灾难的承受力较强。因而,海地总统的反对者利用地震,趁乱实施犯罪阴谋,颠覆海地政局的可能性较小。但现任政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为将是其能否继续执政必须经受的重要考验。虽然现执政党的主要反对党之一拉瓦拉斯的势力已有所削弱,但其对底层民众的号召力仍不容小视。
尽管不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会在自然地震灾害之后又爆发政治地震,但海地的政治重建仍是一大难题。它曾是哥伦布在美洲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也是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自1804年建国以来,该国已内乱不息二百余年。党派林立且党派间难以达成和解,社会极度分裂,政府治理能力低下,体制机制不完善,国家积贫积弱等诸端,改善非一日之功,使国家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时日漫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