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师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幸福感。而学习和游戏这些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总之,城乡小学生的幸福感既有相同成分,亦有差别,可以推测个体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到个体的价值判断,从而引起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别。
城乡小学生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差异
大多数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偏上,农村比城市略高,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略高,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略高,男生比女生略高,但这四者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亲家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地低于正常家庭小学生,这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偏上,城乡小学生差异不显著。近些年农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农村教育日益重视并且投资逐年增多,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逐步提高,这样就使农村孩子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满意度与城市孩子差异不显著,甚至还略高于城市孩子。值得关注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反映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生活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小学阶段是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主观意识,容易受到社会、学校、同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抚养孩子的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大。由于当今离异现象日益增多,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毕竟离开亲生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灵来说是一个伤害,尤其是与孩子关系最好的一方离开孩子,更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情感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如果离异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抚养孩子的一方一定要更多地关心孩子的精神成长和情感需要,让他们能更健康快乐地生活。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