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实习记者刘方圆)1月17日,以“世界等待中国 世界倾听中国”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在京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协办。
与会学者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有很多亮点,“中国经验”这个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指出,“远近结合”是“中国经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短期的需求管理中融入长期发展因素,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给中国结构调整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把短期刺激政策和长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构优化的目的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全球增速相对减缓可能导致政府财政产生较大波动,同时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会影响市场本身的活力和内在动力,加之国际保护主义抬头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指出在短期内前景不够明朗时,中国要重视采取比较慎重的中长期战略。
另外,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强调了长期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要以规划先行,推动科学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从长远来看,要保持中国经济更长期的稳定增长,保证老百姓更敢于消费,做好公共服务是关键。
辽宁首家高校社会主义学院揭牌
本报讯(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刘斐)辽宁省首家高校社会主义学院1月15日在辽宁大学揭牌成立。
据介绍,成立后的辽宁大学社会主义学院是学校党委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学校培养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统战工作干部的联合党校。为充分发挥功能,学院还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工作条例,设置了一套科学的培训计划,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作为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师。社会主义学院的成立为学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打造了理论研究平台。
辽宁大学党委书记王山在揭牌仪式上要求,“社会主义学院要结合高校统战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理论性、前瞻性、创造性研究,在创新和完善中为统战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支持,把学院打造成推动学校统战工作、开展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
浙大与杭州合作共建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探索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本报讯(记者郑巧 通讯员崔倩)1月14日,“浙江大学—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作为市校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该中心将整合浙江大学在服务业领域的学科和人才优势,结合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全方位开展关于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产业规划研究。
据中心浙大方主任、管理学院魏江教授介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以开放式、网络化的理念,建成具有一流水平的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成为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的思想智囊库和决策咨询中心、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我们近期将开展诸如服务业发展的‘杭州模式’等服务业领域的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研究和专项课题的研究,开展多种层次的、多个领域的服务业高级人才的培训,联合举办关于服务业的研讨、论坛和专题研讨会等。”魏江说,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中心还将进一步拓展高层次的MBA、EMBA等高级人才的培养研究,联合举办服务业的国际会议和高层次论坛等。
首个文理交叉经济学科重点实验室落户厦门大学
本报讯(记者郑巧 通讯员张随刚)日前,由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申报的“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这是全国首个文理学科交叉的经济学科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定位于以计量经济学为核心,辐射到统计学、数学、实验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凸显文理交叉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旨在为不同学科的海内外学者提供交流和合作平台,促进他们在自身研究领域的横向拓宽与纵向发展。
该实验室平台建立后,将主要围绕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交叉学科理论创新以及国家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等展开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文理交叉实验室的空白,而且有利于培养从事文理交叉科学研究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与政策建议。同时,借助这一开放式的实验平台,国内相关学科还可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对话与交流,提升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和国际知名度。
低碳经济新书发布中国必须参与构建全球碳市场
本报讯(实习记者耿鑫 通讯员屈路路)1月13日,“哥本哈根归来谈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新书发布研讨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石油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
据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杨志教授介绍,《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低碳经济及中国低碳行动的书籍,它汇集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专访精华,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如何?哥本哈根会议到底成功还是失败?”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以哥本哈根会议为标志,中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正确方向,中国必须参与构建全球碳市场。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杨志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谋求未来经济地位、争夺金融话语权的重要突破口。把握好历史性的机遇,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文艺争鸣》(艺术版)创刊面世
本报讯 近日,经过紧张筹备的《文艺争鸣》(艺术版)正式创刊出版。这是该刊继2007年《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创刊、双月刊变月刊以来的又一成功改版。
此次,《文艺争鸣》再次扩容改版,在原来12期的基础上,以一年12个月号分上半月、下半月的形式,每个月出版两期,上半月为“文学版”,下半月为“艺术版”,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文艺理论与评论的半月刊杂志。
“艺术版”以影响艺术为主线,全面覆盖中国各艺术领域,主要发表艺术理论、影像、绘画作品与艺术评价等文章,设有艺术理论、艺术评论、艺术史、艺术家、艺术空间、艺术地理、艺术教育等栏目,图文互补,信息丰富。
在新亮相的创刊号中,荟萃了著名
画家范曾、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梦溪、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韦尔申等文艺界先辈名流的力作。
(熊梅)
2009年中国打击网络侵权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王宙)1月20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向媒体透露,自2009年8月1日起,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第五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办网络侵权案件558件,关闭非法网站375个,罚款总计130多万元人民币。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效遏制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自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主要围绕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将网络影视传播、文学网站等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将传播淫秽色情、非法违禁内容的侵权盗版案件作为重点打击案件,始终保持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高压态势;二是加强对互联网企业和网站的主动监管,要求重点网站按照“先授权、后传播”的原则开展自查自纠,对其传播的作品是否取得授权进行主动检查,消除侵权盗版隐患。
王自强强调,如何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体系、创新执法手段、有效规范互联网版权保护秩序,仍将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重要任务。
另悉,新闻发布会上有101家网站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自律宣言》,承诺抵制侵权盗版行为,维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不以任何方式传播未经版权人授权的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