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藤元男:重大问题认识力求一致
关于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事情,我很早就在日本的报纸上看到了,这当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对同一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得出相同或不同的结论,其实都是交流,而这种学术上的交流对于减少历史认识上的分歧、促进互相理解,一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学术上的研究一般十分严谨和理性,不会只是情绪的宣泄,这实际上给中日双方也提供了一次理性看待历史的机会。
至于分歧,我想是可以理解,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出发点不同,结论当然会有差异,另外还有研究方法的不同,所以中日联合历史研究中的冲突和分歧是很难避免的。对于这些分歧,不要故意去回避,应该呈现出来,并要正视它,因为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当中。一提到分歧,一般都会想到近现代日本对于中国的战争,实际上对于这段历史,中日学者不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战争性质的认识,几乎一致认为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分歧主要还是出现在一些具体、细微的问题上。中日学者在古代史方面也有分歧,这首先体现在历史的断代上,比如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前都叫古代史,日本学者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此外,在中日关系史的认识上,两国学者也是各有看法,互不一致。
大家存在不同的历史认识,还会体现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我现在正参加一个由日本东海大学教授藤家礼之助主持的《东亚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还包括中国、韩国和越南的学者,2010年底拟完成。在编写过程中,你这样认为,我那样认为,因此难免有分歧,而对于这些分歧,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将各国学者的认识都分别体现出来,而不是去掉不同,同时也没必要都互相妥协,不妨带着这种不同,然后把教材编写出来。我认为,存在着这些不同,然后相互之间能够直率地表达这种不同,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在重大问题的认识上,我们还是应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力求取得一致,虽然难以完全一致,细微之处可能会有分歧,但大致方向应该趋同,这当然也是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意义所在。
?
谷中信一:努力追求真实一致的历史表达
无疑,历史研究者希望能够编写出完全符合事实的真实历史,但是这种真实程度究竟能有多大可能得到保证,尤其是当面临各种影响因素的介入时,我们又是难以确定的。各国都会有各自的立场,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历史是对事实的挖掘和陈述,但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即便是相同的史料,在不同的选择与解读之后,也不一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更何况,编写历史又不可能只写历史中的事实,一定会有对历史事实的评价,这样历史编写者的主体性就会体现在这个过程之中,并且尤其明显。
在日本史学界,包括写日本史的部分,不同的史学家对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常常相左,这说明即使是在本国历史的编写过程中,也是存在这个问题的。当涉及外国史时,它受到政治的影响便更为突出,完全摆脱政治而独立的历史编写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写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的历史,而且它同日本的关系又是如此的复杂和敏感,日本学者在写这样一个国家的历史时,有一些问题无论如何是无法回避的,而这些问题往往也十分敏感,所以,在同时受到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双重制约情况下,写近现代史一定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相信参与这次共同历史研究的中日学者一定都在努力地追求真实一致的历史表达,但同时,我也能够理解到这种努力背后的复杂环境。
?
?
荣维木:建立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修正主义思潮和编写“新历史教科书”的狭隘民族主义动向。在此背景下,以澄清历史并构建以东亚各国人民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跨越国境的历史研究纷纷出现。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一些大学分别组织了由日本、美国、中国(包括台湾)、韩国学者参与的关于“东亚的相互认识与误解”的研究,就东亚历史认识的问题点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研究报告。同一时期,日本与韩国的教育机构及学术团体分别建立了共同研究的机制,如首尔市立大学历史教科书研究会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历史教育研究会组织的“日韩历史教科书讨论会”,两国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10个团体建立的“日韩历史学会共同历史研究讨论会”等。在这些研讨中,提出了东亚的共生与历史教科书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形成了以共同研究为基础的成果。
进入21世纪后,东亚各国学者与教师的共同研究局面有了新的进展,并且出现了新的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从2002年开始,中日韩三国学者、教师和市民团体的代表组织每年一届的“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论坛”,在讨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编纂委员会,经过3年的共同研究与讨论,2005年在三国共同出版了《面向未来的历史——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目前,三国学者继续合作,正在撰写深入阐释东亚共同历史的新书。另外,早在2001年,日本就成立了“日中年轻历史学者会议”,讨论以历史问题为背景的中日两国社会变动的情况。经过5年努力,2006年在日本与中国同时出版了《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该书就中日历史认识中涉及近现代史方面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日韩两国学者、教师经过努力,出版了《日韩交流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此外,如日本广岛县教职员工会与韩国大邱市教职员工会还组织了日韩共通历史教材制作组,共同编写了《朝鲜通信使:从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到友好》,日韩两国的妇女团体组织共同历史教材编纂会,联合编写了《从女性的角度看日韩近现代史》等。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吕莎、王建峰、潘启雯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