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近日,“清代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来自美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提交的论文近70篇,充分体现了海内外清代地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会议安排了“自然地理与环境史”、“人口与经济地理”、“政区沿革与地方行政”、“空间经济与市场关系”、“文献、地图与地理学史”、“文化与社会地理”等14场专题讨论会,分别就历史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政治地理、社会地理、文化地理及地图、GIS、地理文献与地理学史等不同领域,对清代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特征之形成、演变过程作了细致深入的剖析,多数报告都重视新材料、新方法的使用,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
(尹宗云 刘灵坪)
“明清以来江南城市的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易明)“明清以来江南城市的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上海、安徽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江南研究专家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市场网络与城市生活、中外交流与社会交往、社会风气与民间信仰、教育环境与家族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对今后江南的研究领域与方向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复旦大学教授邹逸麟认为,日本学界提出的唐宋变革论,重要的标志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研究宋代以后社会的发展,江南地区无疑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而且剖析明清江南的发展之路对理解近代许多问题都是有帮助的。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肯定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和对评弹艺术传播的研究,他还建议要加强口述史的研究,将史学家的理念与文学家的才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