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历来没有确考定论。1981年,由战士出版社出版、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郭化若将军题写书名的《三十六计新编》序言中写道:“《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真正积累成书,大概是在明、清之际了。”
2008年9月,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员、济宁市的郭克义先生带着他于五年前从民间收集的《三十六计》玉简来到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省中心汇报,我作为中国古玉器研究会顾问兼山东省中心主任有幸目睹了这一玉器珍品。玉简册共计66片,单片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4.6千克。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署“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玉简册质地为和田青玉,平板,开片规整,刻工上佳。部分简片受严重腐蚀,出现多处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洞。玉简片两端有钻孔,玉简册原应由绳线相连。如果此玉简确为隋代之物,那么它就把《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上推了1000多年。鉴于此,我帮助郭克义先生请北京和南京的专家进行鉴定。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