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上承历史下启未来、内合国情外应世界,应该与该国所处的特定时空位置相适应。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现有资源与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制度保障。
我国正在从“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挑战急剧增加。要成功化解各种挑战,中国不仅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更要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发展。
从内部看,如何保障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政治、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如何消除社会矛盾,是考验执政者的重大课题。而要解决这一挑战,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政策,贯彻相关政策更需要高品质的公民基础。
从外部看,与异质群体交往不仅需要语言、知识、技巧,还涉及心理素质,譬如态度。这就需要了解异质群体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其政治文化、价值观念。这是我国现在和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全民外交的时代,我国不仅需要专门人才,同时需要提升全民的对外交往能力。
目前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定主要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大需要。在经济方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球化竞争语境下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同时要努力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以减少失业率。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