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真正学界精神的使者
前两周才首次接触到贵报,觉得“学林”版办得很有特色。其实,很多时候,学界后来人都渴望能够从前辈大师身上学习和感受何谓真正的治学精神以及如何实际地做好学问。在这方面,“学林”版的引介推荐工作,或许大有可为。比如,2009年12月31日贵报第52期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先生的感言《多学、多思、多走》,给人感触很深。同一期的“后海”版,刊载了叶隽先生的《书斋生活与田野考察》,读了也很受启发。其实,这两篇随感朴素、真挚,之所以能够在我们这些年轻学生当中引起共鸣,就是因为字里行间浸染着一种朴实的文风,而这点,不正是一个智识诚恳的学者应该具备的学术操守吗?这一期的“学林”版,因为正值年终,推出了“2009逝去的背影”系列纪念短篇,介绍了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学者专家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并配以简要评论。个人觉得这样一种评介结合的编排模式比较好,让读者对于圈内大家能够有一个基本的印象,为进一步的搜罗、钻研,打开了一扇窗。
(周新 北京大学
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近来常读《中国社会科学报》,内容非常丰富,读后掩卷沉思,颇感受益匪浅。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信息传播不断提速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发表看法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就我看来,这不但没有给平面媒体造成严重的冲击,反而使两者相互依存,起到了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效果,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和理论阐述是网络媒体无法企及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阵地。贵报所刊文章涉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既能直陈社会热点,又能关注普通民众,做到了雅俗共赏。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古人所倡导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目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媒体担当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愿贵报能乘势而上,推陈出新,用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飨读者!期待着贵报扛起我国学术文化大发展的大旗!
(王威振 河南师范大学政管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