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精神病学运动在种种反主流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发展起来,最终成为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性元素。
反精神病学运动构建了一种新的人性观,一种更加宽容和多元的社会环境。由此,精神病人的自我解放的意义就不仅在于精神病学之内,而且在于现代社会中人的整体解放
反精神病学运动兴盛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它既是精神医学学科内部的本体论反思,更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件。
从思想倾向到社会运动
反精神病学(anti-psychiatry)一词最初出现在英国精神病学家库珀于1967年撰写的一篇论文中,用来指称精神病学中的一种批判性思路。不久,这个词便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使用,用于指称出现于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其他地方的对于精神病学的批判。对于精神病学的批判贯穿了整个精神病学史,“反精神病学”这一术语在20世纪60年代的正式出现和广泛传播,显示此时反精神病学已由一种思想倾向转变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的发动者包括英国精神病学家兰恩、库珀,美国精神病学家萨兹,还有我们都熟悉的法国哲学家福柯。在他们看来,疯狂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实在,而是由外在的政治、经济或文化需要定义的,不过是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手段。精神病、精神病患者并不存在,由此对于精神病的治疗自然成了无稽之谈。与之前以及之后很多对精神病学的批判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反精神病学运动不是质疑个别的治疗和政策,也并非仅仅要求更人性的精神病学。他们质疑的是精神病学本身的基础,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以及疯狂和精神健康之间的区分。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