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闻道:散文家,“在场主义散文”发起者之一。
曾绍义:著名散文理论家,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场主义与过去散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一开始就从散文的本质特性——散文性入手去观照散文。在场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它观照世界的方法是内外珠联的,追求的世界真实是根性真实的,在场的使命是介入当下的,艺术的追求是表现本真的。
曾绍义:请结合你自己的散文创作,谈谈“在场”对于当今散文发展的特殊意义。
周闻道:在场主义的在场,是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这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要求作家对存在意义的呈现,应是去除遮蔽,呈现敞亮,展示本真的,应当具有鲜明的散文性。
我们每天都要亲历许多生活,这些生活,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形式反应或呈现自己的生活,散文家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生活。但是,由于世界的存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遮蔽性,加上作家本身受观念、知识、方法、经验等的局限,去除遮蔽的能力有限,且个体间的差异也很大,并不是每个人对生活的呈现,都能充分反映生活本真,都是客观、真实、深刻、有意义的,都真正做到了在场。更重要的是,在“在场主义”之前,由于散文性——这一具有散文身份确认性质特征的隐匿,许多人并没认识到这一点,更谈不上有自觉、正确的努力方向。人们对散文的认知,是在一种背离散文本质的混沌状态下进行的。
在场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从散文性——散文的唯一本质特性入手,去认识、观照散文,使我们关于散文的一切认知都从此走出混沌,在一种明确的向度下进行。无论从哲学本体论、文本本体论,还是创作方法论层面,都开辟了认识散文特性的正确途径。也许,我们对散文性的完全把握还有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自信而从容地说:从此,我们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就像一个医生知道了病理,并不意味着可包治百病。同理,把握了散文性,也不是说从此我们就能写出好的散文,且篇篇都是佳作。在场主义只揭示了认识真理的途径,而没有穷尽真理。因为,主体和对象世界的去蔽,都是没有止境的。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