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编 读 往 来
作者:haowj   日期2010-01-20 18: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读《还有另一种毒贩子》一文

  读了贵报2009年12月31日评论版的《还有另一种毒贩子》一文,被一种久违的激情所感染,被一种评论的魅力所折服。该文逻辑缜密、文笔犀利、语言辛辣,给西方“不良的政客”和“仍抱着殖民主义心态”的西方不良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告诉他们: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篇难得的评论文章,颇得鲁迅杂文之风。我不仅惊叹作者的文章写得好,具有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也对贵报密切追踪现实、深入分析问题,敢于发表真见解的勇气表示由衷的敬意。如果说《还有另一种毒贩子》一文是向国人和世界传达出一种中国主权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声音和决心的话,那么《中国社会科学报》的这种理论勇气和道义担当也向人文社科界,甚至世界学术界传达了自己的理论风格和学术追求。学术不能泯灭良知,唯有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中国社会科学报》才能无愧于“中国”的称号,才能无愧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期许。希望《中国社会科学报》能在重大的国际社会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传达中华民族的思想,不仅担当起向中国介绍世界,而且还要担当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重任。

  (郑中华 山东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也是少数民族学者的精神家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也共同创造着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不少少数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让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在阐扬中国社会科学的民族特色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比如,贵报2009年10月22日刊登的《西夏学:敦煌学第二个百年研究的新视角》和2009年12月24日刊登的《〈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它们让我从一个特定的侧面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从而也便加深了对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的认识。希望贵报能继续刊登一些介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现状的文章,最好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在可能的情况下,发表一些少数民族学者关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

  (扎西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