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记者日前来到了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虽然正值隆冬季节,这里却依然满眼绿色。沿着幽静的小路,记者看到了这座泛着光泽的淡黄色建筑物——良渚博物院,细细打量这位“宛在水中央”的伊人,她静静伫立在一湾绿水之中,并不惊艳,但那份清新脱俗的气质却让人难以忘怀。因为是临时预约的采访,记者的到来打乱了蒋卫东院长的时间表,但他还是放下手头的工作,热情地与远道而来的记者聊了起来。
记者:蒋院长您好,很高兴见到您,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源头之一,蜚声中外,但是对于良渚博物院,全国大多数的观众可能还不太了解,请您先介绍一下她的历史好吗?
蒋卫东:好的。良渚博物院的前身是良渚博物馆,于1994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一座考古学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当时的馆舍比较小,展陈的条件相对也比较简单,随着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博物馆已经很难与良渚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相适应。2001年,政府部门为了重视良渚遗址的保护和“申遗”工作,成立了杭州良渚遗址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同时,也把新博物馆的建设问题提到了日程上来。聘请英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经过多方面努力,新馆终于在2008年9月29日投入使用。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