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必须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各种不同文化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相互之间建立起友好互助的关系。
文明分类是西方人的学术建构。时下,人们对于“西方文明”、“东方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乃至其他种种“文明”早已耳熟能详,甚至以为世界和人类分为不同文明和文明区是不言自明的事情。然而各种“文明”之间的区别并非人类社会的原生形态,文明只是近代以来欧洲人在认识世界、诠释世界历史时创造出来的概念。
文明:殖民主义的想象
15世纪末叶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构想描述这个世界的历史。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与其对世界的征服同步,所以他们对世界历史的解释也充斥着征服者的优越感。他们以世界的“主导者”和“先进文明”自居,将其扩张行为美化为“传播文化”,进而为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勾画了一个“主导─传播”模式,即欧洲人将先进文化向其他落后地区逐渐传播的模式。启蒙运动以后,宗教的地位下降,科学兴起,“主导─传播”模式也开始寻找科学的依据。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是生物学的分类法和进化论,于是,西方人将人类分为不同类型,把欧洲人称为人类社会进化方向的代表。根据这种表述方式,欧洲人首先宣传“种族优越论”,宣称欧洲人是古代民族中唯一通过自然进化步入近代社会的优秀人种。于是,“文明分类说”问世了。该观点认为,文化的精髓不是知识和技术,而是价值观念,人类群体根据其价值观念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文明”。
汤因比将有史以来曾经存在过和现存的人类社会分解为26种文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大中学校普遍开设“西方文明史”课程,作为学生了解“美国以外的世界”的唯一一门历史课程,这说明“文明分类说”的实质是在彰显西方文明。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开展,西方学者从欧美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事实出发,用“反推”的思维方式,苦心孤诣地从西方文明中挖掘“现代化元素”,结果使得各种文明的“对比度”更加鲜明。
纵观“文明分类说”的发生史,可知这一学说乃是西方人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创造出来的一套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除了“欧洲(西方)中心论”这一明显的理论偏见外,还隐含着一个方法论“陷阱”,即在鼓吹、标榜和彰显西方优势,以西方文明为标准说明其他文明的缺陷,过分强调文明的差异和区别,把每种文明都看成是与其他文明毫无关联甚至毫无共性的孤立存在。尽管目前稍有现代知识的人,包括西方人在内,都已对形形色色的“欧洲(西方)中心论”嗤之以鼻,但对“文明分类说”的方法论陷阱却缺乏认识。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