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编 读 往 来
作者:haowj   日期2010-01-19 09:3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代环境视域下的乐土想象

  贵报文学版一直是我的钟爱。读《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乐土想象》一文后,我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乐土想象不仅仅只是在描述一个理想的社会,它受到很多当时因素的影响,从描述中我们不仅可以透析当时的社会统治,还可以关联到地理环境等,文章中思维之开阔,使我的理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山海经·海内经》描绘的是另一个春夏秋冬皆适宜的乐土;《旧约·创世纪》里的伊甸园中亦是富足祥和;《列子·汤问》中有着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的温和宜人的气候和环境。

  乐土神话的共同性反映了人类所拥有的共同喜好和追求,而其中的差异性则反映出不同民族间各异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风貌不同的乐土想象,体现了在地理环境深刻影响下不同区域人民的宇宙和世界理念,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

  (王晓娟 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

  历史记忆与历史遗忘

  贵报2009年12月17日有关记忆研究与史学发展会议的报道使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界动态,读后很有感触,并进而阅读了有关记忆与遗忘(失忆)的知识。

  弗兰克·安克斯密特在《历史的崇高分裂:或者我们是怎样不再是我们的》一文中曾就此问题作过相关论述。他认为在文明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遗忘能力是文明变迁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我们处在文明转型处时,为了获得新的身份认同,必须以放弃过去的身份认同为前提,在这一过程中遗忘和创伤随之产生。

  历史为什么记忆、为什么失忆在这里得到了阐释。比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前人为了学习西方而放弃自己,须知历史转型的代价就是在记忆与失忆之间做出的选择。只有实现了过去的创伤客体化,并以一种审美的角度看待过去时,我们会重新记忆起自己的过去,也就意味着我们走向了历史的崇高,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中国历史的转型尤其是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的纠葛关系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希望贵报能够增加此类学术会议报道或者综述。期待扩版后的《中国社会科学报》越办越好。

  (潘然 中国人民大学)

  看“百家讲坛”有感

  近几年,“百家讲坛”讲了许许多多帝王将相、皇后嫔妃。仅就皇帝而言,有武功皇帝、文治皇帝、圣明皇帝、昏庸皇帝、风流皇帝、老皇帝、小皇帝、男皇帝、女皇帝、活皇帝、死皇帝(清东陵之帝)……皇权至上,皇权独尊。为争皇权,阴谋毒计,骨肉残杀。早已有人讲过“清朝十二帝”(实际只有十帝),近期又请人讲《苦命皇帝咸丰》和所谓的《长恨歌》之《唐玄宗》。看后感触良多,填一首小词,以表胸臆。

  帝王将相何时了?

  后妃知多少!

  讲坛昨天又开张,

  苦命皇帝也堪登讲堂。

  皇权阴魂仍犹在,

  只是时代改。

  问君能有几多由?

  应似明烛纸船帝王休。

  (祝伟坡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