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数字典藏数据库:少数民族文化资产另一种保存形式
作者:haowj   日期2010-01-19 10:2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随着传播新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型式、科技平台、媒体组织集团以及媒体内容等,都向一种功能整合与汇流的方向发展。对于少数民族而言,由于自身数字化能力较弱,外界友善力量的支持、协力合作与参与式发展就变得格外重要。

  由台湾“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台湾“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和台湾淡江大学信息与图书馆学系共同创建的“兰屿数字典藏与数据库”,通过网络平台的设置,使兰屿宝贵的无形文化资产能以另一种形式被保存下来,并以更有系统的方式来呈现;而通过网际网络的传播,则是让那些无形文化资产超越地理空间的限制,与兰屿以外的世界产生更紧密的连结,而使得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更广为人知。

  传播科技改变兰屿“口语传播”

  兰屿位于台湾地区东南40余里的太平洋中,地处偏僻,岛上居民大多数为原住民,现有总人口仅3000多人。研究指出,兰屿早年与外界隔离,自成一个社会。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不但与台湾本岛居民有极大差别,和其他族原住民也不相似,有其独特之处。兰屿总共有6个达悟族(雅美)部落,虽然都是同属一个民族、也使用同一种语言,但每个部落各自独立运作,且拥有各自的年历(夜历)、传统、习俗与庆典,与汉族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与台湾其他原住民族一样,达悟族没有文字,主要以口语相传的方式,透过声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透过“人与人”直接的相遇、分享,达到沟通的目的。这种没有文字的传播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结合,形成部落传播网络。过去,达悟族人制作生活所需要的工具,运用陶土来制作器皿与陶偶等装饰品,使用语言来编织传统故事、创造各种传说来传递祖先文化与禁忌、使用歌谣搭配祭典活动与捕捉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及运用笑话来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等等,往往都是集体进行部落活动、分享收获。而这些部落活动都属于“口语传播”(speech communication)时代中常用的媒介。当拼音的方法引入之后,文字的功能便渐渐开始发挥作用,文字记录的形式也就慢慢出现,以达悟语为主的文化传承也就能够以文字方式来记载与散布。然而,随着相机、复印机、家用录像机、计算机或网络等传播科技在兰屿生活中的使用,开启了兰屿传播与记录的新时代。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