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史料的发掘、整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2009年11月,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联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100多位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学科建设与史料研究
新史料的发现能够拓展新的研究疆域,推动作家、作品研究的新突破,为文学史上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机遇与可能,也是“重写文学史”的基础,这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共识。范伯群指出,重写文学史应该“凭原始资料说话”,挖掘中国文学转型期的现代化萌发的历程,使现代文学史反映清末民初文坛的“众声喧哗”的史实,从而真正写出一部“多元共生”的文学史。张志忠指出,有时候我们面临的史料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构成一座史料的迷宫,对此应持一种“知识考古学”的态度,穿越历史叙述的层层迷宫。石兴泽、石小寒的文章讨论了现代社会史观,尤其是苏联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传统的重考据、训诂释义的研究方法的冲击。他以老舍研究为例,比较了中日两国在这一领域内方法论上的差异,指出应该学习和借鉴日本学者注重史料的搜集、挖掘和考证的治学方法和态度。
与会的一些学者结合具体的研究领域来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现状和任务。汤哲声以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史料研究为题,指出这一领域内存在资料流失、研究滞后、研究上重现代轻当代的状态,文章还具体分析了造成这种状态的政策、认识、标准选择和教学等方面的原因。辜也平梳理了现代传记文学理论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历史,揭示出“历史性”压迫下的现代传记文学的理论分歧。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