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南开大学哲学系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haowj   日期2010-01-13 15:5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自2002年起,南开大学哲学系开始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旨在培养既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强烈的学术兴趣、初步的科研能力及较高的论文撰写水平,又拥有深切的现实关怀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哲学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确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改革模式。具体做法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是为新入学的本科生安排班级学术导师。每届新生一入学,哲学系即选派两位具有国内或国外著名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作为班级学术导师。他们既熟悉国内外哲学本科生的培养方式,又与大学生年龄相近而便于沟通,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哲学专业的课程学习。此外,还在每一届本科生中成立以阅读哲学经典原著为主的读书会,定期举办讨论会,学术导师答疑解惑,学生发表读书心得;并专门举办“有奖读书征文”活动,在征求全系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哲学专业本科生必读书目》,印发给每一名学生,要求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并撰写读书报告。系里组织了一个评奖小组,认真评阅每一篇读书报告,凡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者,取消评奖资格并予以批评教育;凡优秀的读书报告给予奖励,赠送精心挑选的哲学经典原著。

  第二步是在第二学年期末开展个人导师的选定工作。个人导师均为本系的教授,一般需具有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资格。由每位导师提供一至三项研究选题供学生选报,再按照学分绩排序,确定学生人选。每位导师每届指导的本科生不能多于三人,每指导一名本科生可计平均20课时的工作量。在第三和第四学年中,学生在个人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系里组织一年一度的“五四论文”评奖活动,由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严格的学术规范程序,评选优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五四论文”评奖作为衡量学生学术研究水平的依据,供免试推荐研究生时参考。实际上,个人导师很多后来都成了该学生研究生阶段的指导教师,这使其能够更早地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实现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连贯化。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两个步骤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班级学术导师阶段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尽早接触一手的专业文献,巩固并延伸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个人导师阶段注重学术规范的训练,通过尽早开始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系统地规划有志于哲学研究的学生的学术生涯。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哲学系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为标志的科研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本科生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4年,在“首届中国哲学大会”设立的优秀论文评选中,三篇优秀论文中的两篇出自该系。其中,卢兴同学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名本科生。(李国山)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