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
中国学者虽有世界罕有的绵延不断的思想智慧的滋养,但中国的文明资源并没有得以有效地开发,文化软实力也没有发挥效用,传统文化亦未转化为现代神奇。如何为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道?怎样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存世界、意义世界以及可能世界的种种冲突和危机?这既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获得世界的认同,就必须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求索化解之道,为人类的安身立命探赜精神家园。转生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深邃精神和卓越智慧,构建和合学理论思维的当代形态。以更广的人类文化视野,更强的世界和平祈求,更好的发展合作愿望,更美的和谐幸福理想,来观照世界上的种种冲突和危机。人们可以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融汇和合中,获得五大基本理念。
一是和生理念。“和实生物”,天地万物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中国文化主张“和”化生万物。“和”如何化生万物?《周易·系辞》说:“天地 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男女是阴阳两极,是异质的、冲突的; 缊、构精是融合。冲突、融合而和合化生万物。冲突、融合不是一元的、唯一的,而是多元的、相反的事物杂合而化生新生事物。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及文明之间,在冲突融合中共存共生,这便是相反相成。如果只有冲突和斗争,人类就会导向共亡共灭。共存共生的价值基础是和,所以称为和生,和生是新事物生生不息的新生哲学。
二是和处理念。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都是生命体。生命体之间如何相处,要以“和而不同”的原则与自然、社会、人际以及与各国、各民族、各种族、各地区的他者相处。中国文化主张“以他平他谓之和”,和就是他与他之间是平等的、平衡的,应尊重他者的存在,无论是金木水火土杂而成百物的五行之间,还是各国、各民族、各种族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人际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只有他与他之间平等、平衡,才能达到和合的境界。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协和万邦”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指导自身道德的行为原则,作为化解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之间冲突的原则,以及作为解决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等各种冲突的原则,以达到和处的目标。
三是和立理念。“己欲立而立人”的精神,是以开放的、宽容的胸怀,接纳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按适合于自己特性的生存方式、立命模式而独立于世界之林,以符合于自己民族、国家实际需要的道路,建立自己的典章制度。世界是多样的,文化是多元的,民族是多彩的,价值观是分殊的。人类应以己立立人的精神,让自然按其生物规律而生长,让社会、各国和民族按其自己实际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现实状况,选择符合各自独立的制度和模式。中国和合文化倡导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政治上都要互相尊重独立的主权和国格,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都有根据自己国家实际,独立处理自己国家民族事务的权利,其他国家不得干预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以保障其和立。
四是和达理念。“己欲达而达人”,人类通达、发达了,要让自然也通达、发达起来。这就是说,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他文明、他心灵之间,都应该共同通达、发达。尽管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各有优劣,社会制度、社会发展亦有种种差分,文明程度、宗教信仰也相距甚远,但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要允许各国、各民族、各文明依据自己的实际,走自己发展、发达的道路。发达国家发达了,应该帮助不发达国家发达起来,这是己达达人。人类要走世界共同发达的道路,决不应该自己发达了,便去制裁、压制不发达国家。发达和不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扩大,使得发达国家也得不到安宁。若要“万国咸宁”,世界就得走共同发达、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和合文化主张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各文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合作互补,平等协商,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的目标发展,这便是己达达人的和达价值。
五是和爱理念。和生、和处、和立、和达的核心是和爱。大爱无疆,和爱是化解一切冲突危机的动力,和爱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和爱是建设和谐世界的终极根基。孔子主张“泛爱众”,墨子倡导“兼相爱”,所有的宗教也宣扬爱。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有情之物要爱,无情之物也要爱。“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是人的同伴,都要爱。人类只有充满了爱,人类才会大化流行,生生不息;世界若充塞着仇恨,人类就会走向毁灭。和爱才能消除世界上一切种族的、民族的、宗族的、文化的、观念的、风俗的差分,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以建设一个人和天和、人乐天乐的天人和乐的和谐世界,这就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
和生为真,和处为善,和立为智,和达为乐,和爱为美,圆融无碍,相与建构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和合乐章。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