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孔子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
本报讯 近日,第二届“孔子与中国人文高端学术论坛”在中南大学开幕。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儒家人文主义与教育、教化、教养”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蒙培元研究员认为,孔子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开创了私人办学的风气,提出了一套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和建立了具有永久性意义的教育理念,即学以“求道”。“道”标示了最高真理智慧,是孔子教育的根本宗旨。他将其贯穿于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并作为终身诉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则是孔子学、教之总纲,表达了孔子教育理念的全部内容。
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阐发了孔子“君子学”之大义,详谈管理者的教育、教化与教养问题,认为孔子的贡献在于对“君子”内涵进行重新界定,使之成为既有地位又有品味的专业管理者。君子之“义”是管理者的教育,君子之“德”是管理者的教养,君子之“政”是管理者的道德教化。孔子之“君子学”虽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必要职能,对现代社会依然有重要启示意义。
四川大学哲学系黄玉顺教授以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文本论证了“大学精神”与“大学之道”。他认为西方传入的现代大学模式作为一种学制,已经丧失某种大学精神。所谓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这种大学精神蕴涵在大学之道中,此大学之道最初表现在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文本里,即立德爱人。
此次会议由中华孔子学会、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等单位联合主办。
(冯丕红)
“钱春绮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1月4日,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承办的“钱春绮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翻译界专家学者们就钱春绮在文学翻译、特别是在诗歌翻译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范大灿指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翻译工作者能不受市场左右,不为名利,是需要很大勇气和高尚精神的。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袁志英认为,钱春绮译的诗浸润、教化、造就、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魏育青从钱春绮的敬业精神和本身素质、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总结,认为钱春绮是一位以淡泊、勤奋、辉煌为关键词的传奇人物。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副主任袁莉以“他的灵魂是一注跳跃的清泉”为主题介绍了与钱春绮初识并相交的友谊。
会议由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柴明颎主持。
(陈磊 缪迅)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