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调研渠道,探索多种服务手段,推动社科专家走出象牙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精心策划组织了以“社科专家走三秦”命名的大型调研活动,从而真正让全院科研人员走向实践一线,从实践中挖掘研究课题,在调研中推动理论创新。这也是该院为实现跨越转型战略、更好服务于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察实情:深入实践获取第一手材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0年,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调查研究年”。“社科专家走三秦”实地调研活动是该院2010年组织的大型调研活动之一。自活动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启动以来,他们先后组织专家、研究员分十几条调研线路到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展开调研。130余人次参与了调研,召开座谈会116场次,行程涉及陕西省内区域10个地市近40个区县,以及天水、鄂尔多斯等周边地区。
通过调研活动,社科专家不仅形成了大量座谈记录和录音资料,收集了地方志、年鉴、专题研究报告等重要文献,部分课题组还进行了问卷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省情资料。
结合调研活动,陕西省社科院全面强化了与省内各部门、各市县以及大中型企业的合作。譬如,与榆林、铜川、延安等市级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或意向,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合作筹建了“中国西部农村发展研究培训中心(筹)”,在宝塔、安塞、富平、留坝、旬邑、商州等区县建立了调研基地。
此外,社科专家在调研活动中通过座谈、宣讲等形式,接触了上千名基层干部群众,广泛普及了社科知识,推动了双向交流。
建实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有了调查,才有发言权。调研活动开展以来,陕西省社科院专家学者所撰写的调研成果多达56篇,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在报刊上发表或转化为政府决策。譬如,《应加快推进西咸两市行政区划合并》、《关于加强和创新我省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和创新我省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建议》、《加强陕西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等7篇咨询建议获得了陕西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性批示,而《西安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现状》一文则已被西安市政府以文件形式转发到全市各相关部门。
为了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更好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陕西省社科院还非常重视科研成果发布平台建设。一方面创办了《陕西省情研究》、《陕西文化产业》、《陕西县域经济》和《质性社会学研究》等期刊,同时建立科研成果新闻发布机制,在外与省新闻办合作,对重大研究成果向社会发布,在内成立宣传中心,广泛与媒体联络,自办新闻发布会,及时把专家学者的观点、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开发布,扩大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先后主办或承办了“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陕西文化产业”、“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大秦岭生态论坛”等主题的研讨会和论坛,通过这些形式,让广大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有了面对面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影响决策。
求实效:推动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社科专家走三秦”实地调研活动的开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推动了社科专家的研究选题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2010年,陕西省社科院的专家先后承接了陕西省工业“十二五”专项规划、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十二五”专项规划、西安市对外开放“十二五”专项规划等多个大型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富平、乾县、礼泉以及宝鸡蔡家坡等县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他们还承担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委托项目,譬如,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承担了西安市雁塔区城镇化健康发展政策试点的调研工作;受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编制了《陕西省新一轮城乡统筹试点工作方案》;受西安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委托,完成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的报告。结合调研活动,陕西省社科院自身也启动了12项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项目、15项院重大课题和30余项院青年课题。
据了解,通过这次调研活动,陕西省社科院全院上下已形成了“向实践要课题,用成果促发展”的普遍共识。该院院长杨尚勤介绍,和上一年度相比,在课题数量大幅增加、研究领域有效拓展的基础上,选题的针对性、实践性以及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可操作性也得到显著增强,协作和全面对外合作的局面基本形成。“‘社科专家走三秦’这次大型调研活动的实施,给陕西省社科院的跨越转型注入新的强大动力,陕西省社科院也一定会在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陕西西部强省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说。(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 耿显家 实习记者 杨晓娟)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