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学者研讨新时期粤澳关系
本报广东讯(记者翟江玲)12月4日,第十九次粤澳关系研讨会暨澳韶合作论坛在韶关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新时期粤澳关系新发展”。韶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艾学峰,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李旭明,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会长刘伯龙等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共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萍主持。
与会代表围绕粤澳两地体制、机制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澳门产业多元化和横琴发展以及澳韶合作,成为与会专家的讨论热点。李旭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推动粤澳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深入研究粤澳关系打开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广东省政府港澳办综合处处长韩建清认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粤澳合作下一步可以从经贸投资、会展、旅游以及文化、教育、供水、供电等领域合作来推进。
此次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韶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澳门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企业低碳发展高峰会在京举行 迈向低碳社会 引领世界发展
□本报记者 钟哲
实习记者 张凤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减少碳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成为共识。从哥本哈根到坎昆,中国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中国政府适时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寻求经济与环境效益正比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着力点。12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碳金中国策·中国企业低碳发展高峰会,重点关注与研讨了“碳金年代”下中国企业的低碳发展现状与趋势。与会者就企业低碳发展转型、低碳贸易发展壁垒应对以及气候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碳金年代应对之策。
企业热心低碳 政府政策支持
与会者认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气候,政府的责任义不容辞。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低碳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绿色经济政策,即节能减排政策、环境责任保险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环境收费与价格政策以及政府的绿色采购政策,对每一政策还进行了具体分析。充分表现出政府对生产绿色产品企业的扶持。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桢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为话题提供了他的思考。他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与企业之间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的潮流下政府的正确指导很重要,而企业参与程度和作用也值得认真分析,企业界的意见在全球体制层面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中国政府与企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认为,要想推动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总体上应该建立国家政策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投入机制,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对重大的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示范,国家财政,包括国家有关部委会拿出一部分引导资金来支持,但是大量的资金还要靠企业,靠市场。
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改善环境信心充足
与会者认为,低碳对中国不仅仅是挑战,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好时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指出,低碳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如果我们现在抢先一步,迈向低碳社会,那么我们就有主动权,就在引领世界的发展。对于低碳革命,中国的企业有最大的潜力,也有最大的机会。
全球碳交易之父,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首席执行Richard Sandor提出,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对耗能产业利用碳限额与碳交易体制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而且投入少受益大。同时提出在天津成立的气候交易所有助于中国成为低碳市场的领先者。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环保局原副局长张坤民认为,实现低碳要做到“低碳理念,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四个要素。他突出强调,民企会对发展低碳中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企同时也可以利用低碳的机会进行创新发展。
企业低碳创新 利国利民利己
与会的企业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分享环保经验,阐述企业在低碳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为本次高峰论坛带来了更加生动而具体的例子。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以“实现碳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巴斯夫公司的发展战略,他指出巴斯夫在全球拥有的10万多员工,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公司的社会责任,并承诺到2020年实现减排50%的目标。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首席气候官马学禄认为光伏产业将会在节能减排时代大有作为。他指出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产业是清洁环保能源,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的背景下将会为太阳能产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会议还以“首席气候官与可持续发展”为话题进行了圆桌对话。参加讨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就低碳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如何得到回报以及低碳的国家标准制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讨论。(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沙博理等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本报讯(实习记者田小满)12月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北京举行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暨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我国著名翻译家沙博理、许渊冲、草婴、屠岸、李士俊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492位长期活跃在我国外事、社科、对外传播、科技、外语教学、翻译服务等领域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翻译家获得“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译协希望通过表彰老一辈翻译家,宣扬他们为社会、为文化与文明的传播及交融所作的重要贡献,使社会更加重视翻译,更加尊重翻译工作者的劳动和成果。老一辈翻译家高尚的译风译德,将有助于抵制浮躁学风和粗制滥造歪风,让中青年翻译家看到差距和努力方向。
据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由中国翻译协会2006年设立,授予在翻译与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杰出贡献,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德高望重的翻译家,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此前,该奖曾授予季羡林和杨宪益两位译界泰斗。(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借儒家文化 服务当代社会治理
本报讯(记者张春海 通讯员罗安宪)12月4—5日,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国际儒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儒家思想的社会治理之道与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裁金在烈等出席了开幕式。
纪宝成在开幕词中说,儒家思想是最具有世俗性和实用性的,“民本思想,民生理念”和“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我们要非常珍惜祖先留下的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把儒家思想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让传统的儒家文化为当代社会治理服务。
金在烈认为,儒家思想天然地与社会治理存在着密切联系,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理想和“德礼并用”的政治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治理具有强烈的价值指导作用和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提出,儒学不是虚空之学,而是经世致用之学;它不仅是中国之学,而且是世界之学,对于当代各国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儒学在世界发展,在当今已经取得广泛共识。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编纂的《国际儒藏》首发仪式。
本次国际儒学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合作主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预言2011年美国房价平稳
本报讯 11月30日,在年度商业和经济预测午宴上,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学者们预言,在未来几年中,美国房价将基本保持在目前水平,趋于平稳,但美国经济在2011年则有望实现比大多数人预想得更快的增长速度。学者们一致认为,美国失业率在未来几年里将持续居高不下。
根据当前市场上房屋供应过度而购房者需求疲软的状况,布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Erik Hurst认为,短期内,房价不会回升,但也不会有很大的跌幅。Hurst指出,在美国经济恢复期,消费将有所增长,而整体经济能力则会比在历史上其他经济衰退期的恢复都要缓慢。这是因为,房屋所有者将会尽力增加储蓄、积累财富,而不是用来消费。对于失业率,Hurst估计,年均将会在8.5%以上,而目前美国的失业率是9.6%。
曾在2006—2009年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官员的Randall Kroszn教授表示,2011年美国GDP增长有望超过3.4%,这将超出大部分经济预言家们的估计。他既不赞成美国经济陷于低增长期的说法,也不认为美国经济在短期内会强劲复苏。据Kroszn观察,尽管其购买力并没有“希望的那样强劲”,但美国消费者仍在进行消费,个人储蓄率也没有显著地增长,这些都表明,美国经济引擎还没有被摧毁,而且商业生产率依然稳定在较高水平上,企业也依然在向机械和软件等行业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Raghuram Rajan教授认为,美国经济转好的一线希望在于一些弱势部门如住房,其形势再往下滑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那些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将比发达国家更稳定、增长也更快。那么,在政府实施财政刺激等政策之后,发达市场经济会不会有所增长呢?Rajan认为,有这样的预期,但进展会比较缓慢。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徐庆超/编译)
专家聚陕研讨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前沿
本报陕西讯(记者朱羿 通讯员金栋昌)近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围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前沿、实践模式、各地创意文化产业和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研讨。
论坛开幕式上,陕西省文化厅与长安大学举行了共建“陕西省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的签约揭牌仪式。
会上,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邬关荣以杭州为例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总结了三种适合于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即价值链角度、资源角度、技术角度。他提出,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围绕着顾客价值主张来进行,创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要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要通过模式的运行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桑业明就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定位做了前瞻性探寻。他表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性城市文化定位应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定位:第一是内涵定位,即以特色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城市品质;第二是个性定位,即创造具有西安城市特色和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地域文化;第三是方向定位,即创建“文化城、文物城、人才城、知识城”;第四是品牌定位,即打造“世界四大古都,国际化大都市”。
本次论坛由长安大学主办,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爱农村留守流动 儿童需多方参与
本报讯(记者唐红丽 通讯员俞路石)11月28—29日,由全国妇联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围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社会管理和关爱服务机制以及各地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研讨。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赵东花,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等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据悉,全国目前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流动儿童2000多万,平均年龄12岁,平均留守时间为5年。留守儿童在成长关键时期有40%的时间缺少父母的陪伴。陈冀平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心理关怀等方面的问题;各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关爱工作顺利开展。
赵东花在研讨会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已成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策略。许多地方党委政府把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各级妇联、共青团、关工委以及公益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这些都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丰富经验。
赵东花就建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出四点希望和建议:一要紧紧抓住推进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利契机,二要重点把握建立关爱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三要深入研究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涵,四要努力形成推进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合力。(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图书情报学需建资格认证体系
本报讯 近日,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的2010年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在此期间作为分论坛召开。
会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分析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名称的修订情况及未来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态势。接着,与会专家主要围绕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培养及就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类目的修订、二级专业的设置、本科招生目录的修订及其与硕博招生目录一致性,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招生比例的分配、培养目标定位差异、课程体系设置差异、上课形式、论文写作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各院校代表分别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会专家认为,尽快编撰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库、建立图书情报学资格准入和认证体系是保障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图娃)
为教育哲学准确定位
本报讯(记者于博 通讯员邢霞)近日,中国教育学会第15届中国教育哲学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年会由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是“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美国的2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从学校改革与教育理想、古典智慧与教育理想、教师教育与教育理想、全球伦理与教育理想等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次学术年会确立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议题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紧密契合,对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哲学角色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