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伴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的召开,世界又把目光聚焦到了坎昆。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NTS)两位学者Sof iah Jamil 和Maeztri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就继哥本哈根会议惨淡结束之后,面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争议性,如何才能在坎昆会议上避免出现哥本哈根会议的尴尬局面和重大意见分歧、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展开了讨论。
文章指出,哥本哈根会议一开始就陷入了国家之间、国家和社会团体之间以及科学家之间的斗争,三个重要事件凸显。首先,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引起争议,它们认为所签订的协议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其次,会议一直被一些社会组织的抗议不断干扰。再次,气候科学的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最典型的就是沙特阿拉伯提出的英国科学家操纵、隐瞒气候变化数据以支持气候变化之说的丑闻。
来自社会团体的力量一直在推进应对全球变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只有热情是不够的,气候政策与经济和政治政策紧密相连,必须从全局着手,既要降低各个国家的低碳排放,又不能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在此次坎昆会议上,各个国家应当持有全球共同体的观念和积极乐观情绪,而不是一味地保持以经济为先的态度和对气候变化控制的悲观情绪。(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小溪/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