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07 16:0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52期特别策划“展望新五年(上) 军事与外交”文章之一。

  如同所有的国际形势预测一样,未来五年中美关系和中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很多和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但大体发展的趋势还是可以预测的。人们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中美未来五年所处的总体国际环境的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的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其内涵将有新的变化。就主要和平议题而言,它将集中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而形成的多边安全问题。就和平责任的行为体而言,多元多样行为体的特点将进一步明显。就和平机制而言,除联合国仍是最有权威和合法性之外,各种地区组织的硬机制和论坛性质的软机制的作用还将提升。各种和平理论也会有所发展,如中国的和谐世界理论和美国的多伙伴理论等。发展问题重点也将进一步从以脱贫为主要内容向“综合全面发展”过渡,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将在全球发展问题上发挥更加主动和重要的作用。全球还将迎来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发展理论的大讨论和大实践等。

  此外,在国际力量对比的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以新兴大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中美两国实力之间的差距将继续缩小,但还不能达到质变阶段。因此,在未来五年里,发达国家主导世界事务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美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制定各自的近中期和长期全球、地区和双边关系的战略,并在此框架下加强和加深互动。

  中美的主要互动及其可能的影响

  在未来五年里,中美互动将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全球层次上,中美在国际体系重组和规范重塑上的互动将主要集中在金融和贸易方面,即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改革,双方既有利益交汇,也有利益冲突,但合作和妥协仍将是其主要方面。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落后于美国,因此在军事安全、科学技术、文化舆论、国际话语权和规制权等方面,中国的目标和实践仍将以分阶段和有限度为主。

  亚太是中美在地区层面上互动的主要平台。在未来五年里,中美将加强在亚太的地区框架建构方面的互动,如调适现有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体系、以东盟为平台的“东盟+X”经济合作机制和初露端倪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主要应对议题方面,中美的主要领域性议题集中在“高政治”方面,两国在应对海洋安全、防扩散、某些领土(海)争端等问题上面临新挑战。此外,中美互动还涉及亚太的多边关系重组。中美在上合组织、六方会谈、中俄印、中美日、中美俄、中美越、美日印东盟等多边关系上都会有新的发展。

  中美双边互动的基本面在未来五年里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有四点值得注意。其一,美国政治周期对中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的“高开低走”又一次证明,两国关系在领导人更迭时尚难完全摆脱“钟摆效应”,而奥巴马“光环”失色增加了2013年初白宫易主的可能性以及双方的相互适应期。其二,两国在扩大交接面的同时也增加了摩擦面。在未来五年里,双方地域和领域互动的增加将会给两国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三,中美在双边关系中都面临“软着陆”的挑战。对于中国而言,中国要在稳定中美关系的同时增加对美关系的主动性。对于美国而言,美国要在理智上和实践中学会对华的相对平等关系。其四,中美的危机管理能否走向成熟和有效。在未来五年里,中美两国之间及共同面临的各种危机将进一步呈现泛化、长期化和多维度转化等新特点,因而需超越即时对策的单纯应对思路,要着眼于战略性、机制性和有效性的危机管理。

  在增加主动性和主导权中善用机遇和应对挑战

  在未来五年里,中美两国之间相互影响正在从单向和局部朝着双向和多面乃至多向和全面的方向发展。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将加大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权重,中国卓有成效的地区合作将继续影响美国的亚太布局,中国积极活跃的领域外交正在影响到美国相关问题的决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影响还表现在理论和道义方面。如中国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奠定了中国外交理论的进步性,但美国为其维护世界霸权的学说则具有落后时代的后滞性。

  机遇和挑战具有相互转换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不时相向或相背而行。中美关系是两国相互间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上把握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努力做到善用机遇和有效应对挑战,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洁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刘倩、张平、褚国飞、谢德、郑飞)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