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52期特别策划“展望新五年(上) 军事与外交”文章之一。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其范围之广、内涵之深,都是国际关系历史上所罕见的。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的发展取向和世界秩序的基本形态。
三大张力存在并逐步加强
世界转型期的明显特征是三大张力的存在并逐步加强。第一,结构张力。这里面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国家实力消长呈现新的态势。西方几百年的传统优势走弱,新兴国家群体崛起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从国际体系结构来看,这种实力消长态势会导致原有大国和新兴大国心理上的重要变化,甚至使得双方都会产生错觉和误断。转型时期因此也就成为矛盾多发期和摩擦增长期。其二,国际权力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直到冷战结束,权力运行重心是在大西洋地区,苏美冷战就是这种结构性权力重心的典型体现。冷战结束之后一段时间,这一权力重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后来,反恐也使得权力重心出现部分流散现象。近年来,国际体系权力重心向亚太转移的迹象已经日趋清晰,结构性张力也会在亚太地区比以往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第二,制度张力。国际制度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现代国际体系建立以来,国际制度的制定、维持和实施基本上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制度的目的也主要是规范和约束国家行为,因为国际体系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冷战以后,国际体系中的安全威胁发生了重要的性质变化,行为体也更加多元化。传统安全依然存在,在局部地区甚至十分危险,但从国际体系的层面,非传统的跨国安全威胁却大量涌现。用来管理国家间关系的国际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跨国性挑战,用来管理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制度也无法适应新兴国家发展的需要。对全球治理的需求加大与国际制度的供应不足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制度张力。
第三,文化张力。世界更加注重多元文化和多元话语,以一种话语体系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文化体系正在向更加多元、更加多样、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国际体系的原有主导话语与其他话语之间的关系会形成某种张力。亨廷顿等人在冷战之后首先注意到这种张力,并将其极端化和暴力化,预言未来世界的冲突必在文明之间发生。英国学派的不少学者对全球性国际社会的形成抱着悲观的态度,其根本也在于他们认为文化和文明是难以交汇融合的。当新兴国家开始进入国际体系中心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文化张力也就会更加明显、更加尖锐。
两种力量推动世界转型
转型期的世界张力加大、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和风险也都在增长,有时甚至出现乱象和迷局。但推动世界转型的主要力量仍为两种,一种是原有大国,一种是新兴大国。国际体系中的原有大国是现有世界秩序的建立者和维护者,是体系中的强势国家。新兴大国是体系中力量上升的国家,是具备成为世界强国潜力的国家。这两种力量的运行、交错和互动是形成转型期张力的主要原因。
对于中国外交来说,要特别重视三个问题。首先,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是世界转型的主要推动力。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开始迅速发展,形成了国际体系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以自己的方式,充分利用冷战后的机遇,融入国际经济体体系,实现自身发展,成为新兴国家的共同特征。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原有大国普遍受到重挫,而新兴国家表现突出,使其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台阶,也使它们第一次进入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中心,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其次,原有大国仍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新兴大国的迅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新兴国家的实力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整体实力较之原有大国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从体系张力的三个维度来看,无论在物质权力、制度权力、话语权力方面,依然远远落后于原有大国。这种力量不对称的基本态势在未来5—10年间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无论是原有大国还是新兴大国,都无法以冷战时期的结盟作为其国际战略和增强自身实力的主要方式。
再次,世界秩序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有大国和新兴大国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关系。原有大国和新兴大国实现积极的合作会将世界引向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历史任何时期的有效秩序。比如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新兴国家中幅员最广、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是原有大国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实力最强、利益最广、权力最大。转型期的世界和三大张力无疑都会表现在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上面。合作,不仅使两国受益,而且也会惠及地区和世界。
中国外交需重点协调三对关系
世界转型的三大张力对中国影响尤其明显。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合作共赢原则的前提下,中国外交需要重点协调三对关系。
首先是中美关系。结构张力表示中美关系会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但是,当今世界已经不是冷战之前和期间的世界。全球领域的多种跨国威胁以及经济领域的发展需求,使得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中美尤其如此。虽然中美之间的互信程度仍然不高,但双边合作和超越双边的合作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以利益需求缓化结构张力,以拓展合作促进相互信任。
其次是周边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周边是比较稳定的。目前,世界权力重心开始向亚太转移,美国重新高度重视亚洲,2010年周边地区也发生了不少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周边形势的评估需要平衡和全面。从整体上来看,周边稳定因素仍占主导地位,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要继续采取睦邻友好的外交原则,使周边国家亲身体会到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能力及其带来的利益。同时,要认真考虑与美国在周边事务中的协调。比如,东盟国家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不希望在中美之间结盟站队。
再次是内外关系。世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内外事务都出现了高度互联互动状态,迅速进入国际社会的中国尤其如此。国内的事情会产生即时国际效应,反之也一样。在复杂系统效应理论中,不确定性和非预期结果是两个重要的变量,无意中作出的决定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结果,某个方面作出的决定可能会产生全方位的后果。协调内部关系,协调外部关系,协调内外联动关系,更是中国外交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大课题。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秦亚青 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刘倩、张平、褚国飞、谢德、郑飞)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