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无疑是2010年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之一。虽然学界存在颇多争议:通胀与无通胀论者、低通胀与高通胀论者皆有之,但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存款缩水了,工资的购买力下降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在2010年存在通胀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通胀水平方面,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来衡量,11月份5.1%的CPI在语义上还属于“温和”通胀,但这“温和”的数字与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切身之痛相去甚远。央行的调查显示,百姓对物价的满意度达到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略见一斑。中国是否有通胀、通胀水平有多高,经常提着篮子往返于市场的百姓最有发言权。
2010年通胀与供给短缺无关
通胀无疑是过多的货币追逐少量的商品。国内一度有央行超发了42万亿货币之说,笔者自不同意用货币存量减去GDP这样机械和简单的算法,得出一个耸人听闻的货币超发的数字来,但央行在2008年第四季度后,让货币与信贷急剧扩张,无疑是导致今年以来较高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的通胀,与商品供给相对于人们需要(量)出现短缺无关,而是钞票发行过多、泛滥于市场的结果,属典型的弗里德曼“过多货币追逐少量商品”的通胀现象。
......(作者:彭兴韵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链接〉〉
通胀水平:2010年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相上下
1994年,中国以CPI衡量的通胀率达到了24.1%,为什么2009年中国的货币与信贷增长率超过了1994年前后的水平,CPI在2010年11月才达到5.1%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结构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不发达,过多的货币与信贷会很快地流通到日常消费品市场,CPI对货币与信贷的冲击会出现较快的反应。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也就成了吸收过多货币与信贷的一个重要场所,恰恰房价又不在CPI的统计范围,现在以CPI来衡量的通胀就被低估了,也没有20世纪90年代那么真实。这是官方公布的通胀水平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就货币信贷与经济增长率相比较而言,2010年的通胀实际上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相上下。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彭兴韵/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