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视点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2-06 16:0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劳凯声、陈希在《教育研究》2010年9期撰文《〈侵权责任法〉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指出:学校的基本功能是育人,这一功能是通过其精心组织的心智活动和身体活动而实现的。但是只要学校组织活动,就存在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一所学校既要为未成年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又要精心组织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学习真知,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学校教育的要义所在。相关政策与法律在强调校园安全的同时,应考虑如何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松绑,使学校及教师能大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此应建立学校办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尧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4期撰文《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指出:社区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社区教育代表我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推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是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有以下五种:1.“以学校为主体”模式。主要是指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作为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进行校外活动。2.“以街道为中心”模式。主要是指街道作为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以社区服务及社区文化为着眼点进行的各种休闲、文体、活动性的教育活动。3.“以地域为边界”模式。其特点是“以学校为主体,以学区为依托,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处优势,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对社区教育进行总体协调和具体策划。4.“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的厂区型模式。其特点是“学校与外部的关系畅通,各有关单位之间亲和力、凝聚力强,便于组织和管理,经济实力雄厚”。5.“以社区学院为龙头”模式。通过统筹社区相关机构的教育资源,开展学历、非学历教育,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社区教育活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