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重构资源开发地区国企社会责任感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2-06 15:4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辽宁省重工业城市抚顺曾被誉为“煤都”,并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其煤碳资源已近枯竭,经过长期过度开采留下的一些没有回填的废矿井,则给抚顺部分地区造成了地表下沉的严重后果。沉陷破坏带来的后果越来越严重,成片的民宅无法居住,大型企业被迫迁移,大面积农田无法正常耕种,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采煤沉陷从此成为由环境问题衍生出来的影响该市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抚顺的采煤沉陷问题只是一个缩影,中国的很多地方以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采煤沉陷正在成为影响全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图为“煤都”抚顺,沉陷区的居民搬迁后,留下大片“无人区”。
中新社 石立飞/摄

  资源开发地区曾经为新中国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支撑。在中国经济中,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然非常突出,资源开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只关注自身的利润,忽视社会责任,在资源开发地区造成了许多经济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

  资源开发致问题重重

  首先,资源开发后,相关补偿难以兑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据“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除了修复土地外,还要补偿相关损失。在笔者调研的某地,对于煤炭资源开发在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补偿标准为吨煤0.2元,因农民嫌少而拒绝领取,致使这种补偿就延宕下来,迄今未能兑现。不仅如此,在分散的农户与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谈判时,农户之间协调成本高,即使能够一致行动,也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有些地区,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农户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但因地方政府的行政级别远低于国企的行政级别,因而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

  ......(作者:刘学敏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