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和合文化”让世界获益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2-06 14:5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多边外交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层根基源自于中华文化的“和合”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发展多边外交关系,在参与力度、活动领域等各方面都呈现出逐渐发展的态势。特别在对国际组织和多边国际机制的态度方面,历经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积极筹建的转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整个世界也因而获益。

  和合文化所蕴涵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理念,为中国多边外交注入了新鲜活力。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这是原则坚定性的表现。中国在各种多边场合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立场,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断阐明自己的主张。如在和平与军事冲突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侵略扩张;对世界经济问题,中国主张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来为经济注入活力;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强权国家以任何名义干涉他国内政。

  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因时因地保持灵活性,也是和合文化赋予中国多边外交的一大优势资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多边外交中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生动体现。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着边界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并且双方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共同点。1984 年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创见,逐步实现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中国领导人还同东盟有关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多次多边会谈,就南海的海洋环保、气象、渔业等问题进行具体协商,为中国经济建设争取了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也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内涵是“和合”。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现实反映,也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协和万邦”的理念早在《尚书》中就有表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亲九族”就是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平章百姓”就是把自己的国治理好;进而使各国团结起来,这就是“协和万邦”。在殷周时期邦国林立的环境中,以道德教化为本,以治理好本邦为前提,然后去感化他国,体现了一种处理邦国关系的原则和理想。这个原则和理想就是“和”与“合”。“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和合”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也是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源泉。

  中华和合文化在坚持自身文化独立性的同时,对于世界上其他类型的文化和文明具有深刻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特质在多边外交中将极大促进世界和谐。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有好几千个民族,有多种相互差异的文化。但差异并不必然产生冲突,中华和合文化恰可提供解决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理论思想,可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那就是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善待他国,减少摩擦,增加共识。最近几年,新兴大国对话机制日趋活跃,这是新兴大国试图主动影响国际体系转型、塑造外部环境与挖掘合作潜力的重要举措,而“和合”精神在国际舞台上的弘扬是中国将自身潜力转变为现实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的不可逆转,通过和平方式提高国际制度质量,推动国际机制变革,循序渐进地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可能的。

  世界多边外交离不开中国的“和合文化”。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中国“和合文化”不断向世界推演的伟大实践,不但能为中国的发展营造出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且能为世界和谐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宋学勤 单位: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奎章阁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