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我们的心声
作者:cuicen   日期2011-01-04 14:5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以高端体现权威 以前沿带动创新

  良好的学风文德,较高的理论品位,高雅的学术气质,周全的学术信息,广泛的学术涵盖,严格的学术规范,醇厚的学术风貌;反映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所思所想,浓缩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成果;以中国的视角、国际的视野、长时段的视阈,将思想引领、高端带动、前沿追求、学风创优、人文关怀以及跨学科的融通与交叉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与品格。

  成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资讯的权威集散地——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

  我们将加大资讯力度,提升学术新闻的覆盖面与权威性,打造中国最大的学术新闻信息中心。

  高端学者云集,中外视角贯通,以集束方式阐述重大话题,从历史与现实、科学与人文、传承与创新的不同视角和层面启人深思——这就是“特别策划”的特质。

  故事性、现场感、新颖性水乳交融,以走访的方式、系列的手法、引人入胜的质地,揭示学问奥妙、体现文化传承、蓄养人文关怀——这就是“独家报道”的特质。

  以高端体现权威、以前沿带动创新、以规范引领学风,站在时代与历史的两个制高点上,以独特的无从代替的方式,在构建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大道上不断奋进——我们愿与学界同人共勉!

  学术副刊为读者营造精神家园

  副刊是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希望读者从我们的报纸中,不但得到及时、权威的学术信息,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前沿、严肃的学术作品,得到学界对各种话题的最新评论,还希望读者朋友能从这份理论学术报纸中,得到精神的陶冶,胸臆的抒发,与审美的愉悦。如果说,《中国社会科学报》的新闻板块是学术信息的窗口,学科板块是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国际板块是中外学术交通的桥梁,那么,副刊板块就是读者的精神花园,我们各个板块和读者一起,共同建造一个学术界的文化精神家园。

  中国的报界,有着光荣的传统,其中副刊功不可没。狭义的副刊,专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的版面。而广义的副刊,则是在新闻、“正刊”之外的内容,是相对于前者的、有着很丰富内涵的那些版面。作为一份代表中国理论学术水平的报纸,她的副刊,也不同于其他报纸。我们称之为“学术副刊”或“大副刊”,即在取“副刊”之广义的基础上,彰显一种特性,即包含学术文化的轻松愉悦,溶于知识性中的趣味与博雅,关注现实、植根生活而又有所超越的洒脱。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需要读者朋友、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我报的副刊,包括“后海”,刊登散文、随笔;“学林”,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为角度,刊登学界的故事与“新闻”;“书品”,则是以书为中心,以书为角度,反映学界的成果,交流读书的乐趣;“文化产业”,关注文化产业方面的话题,内容形式不拘;“区域”,关注有关区域的各种话题,既可以是直面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带有理论性的探讨;“博物”则是博物爱好者的乐园,是文玩、收藏的天地。这些版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有的已为广大读者认可,成为了名牌。明年,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副刊越来越好看。我们也会有新的版面呈现给亲爱的读者,到时也许会给您一个惊喜。

  新的一年蕴涵新的希望

  即将过去的2010年对于理论部而言是一个充满激情、可圈可点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不久。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版是展示社会科学前沿成果的崭新窗口,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也是体现报纸学术品位和文化个性的主要载体,办得好与否举足轻重。而承担绝大部分学科版编辑工作的正是新组建的理论部,其成员是清一色刚“入行”的年轻博士、硕士。他们勇敢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下苦功,力求准确捕捉学术发展脉搏,及时反映当下学术动态。在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下,理论部的年轻编辑群体历经重重困难,终于迎来收获的喜悦:无论是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语言学、心理学版,还是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版,或是争鸣、前沿、科学与人文、跨学科乃至文摘版,虽不能说很成熟却也办得有声有色,风格各异,不同兴趣和需求的读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文章。多样性、丰富性、全面性渐成学科版的特色,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青睐。

  2011年在即。新的一年蕴涵着新的希望,承载着新的梦想,预示着新的境界。我们愿以更大的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从这里走进中国社会科学”的承诺。为此,2011年的学科版将继续沿着既有的方向,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术的前沿性与探索性,积极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对话空间,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努力成为读者的“学术家园”。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51期特别策划“ 我们这一年”文章之一。

  为读者奉上精美的思想大餐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际部负责编辑“对话”版、“域外”版、“军事学”版和“国际双周刊”等版面。有学者如此评论:“对话”高端、“域外”前沿、“军事”严谨、“国际”新锐。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国际部各版面致力于为读者朋友奉上精美的思想大餐、丰盛的资讯小品、犀利的时政短评和轻松的国际副刊。

  2011年,国际部各版面将延续现有的风格,但也会展现出新的风采。

  重头戏——“对话”版将继续保持“高端”、“精英”、“前沿”的定位,多发国内外一流学者的访谈,同时也要出新:在形式上,我们将推出“三人谈”、“黑白辩”和“圆桌会”等新版式;在内容上,加强话题引导性和问题针对性;在文风上,将致力于用更加平实轻松的话语传达更加深邃睿智的思想。

  老字号——“域外”版将在内容定位上有所调整:涉及具体学科的理论文章更加适合学科版,所以“域外”版会逐渐减少发文量,同时加强对海外各个学科学术史的梳理、对学科与社会关系的辨析、对学派和理论流派的介绍和评论。“环球学讯”也将大力加强。

  招牌菜——“国际双周刊”将增强功能性,办好“国关圈”和“布告栏”等信息栏目,为学科同仁提供一个交流资讯、分享成果的平台,为学科共同体的建构作出贡献。“国际双周刊”还要加强评论质量,适时开辟学者专栏和编辑评论,促进围绕重大国际问题的争鸣辩论。

  排头兵——“军事学”版将进一步加强学术性,在服务部队学者的同时,多发地方学者和国外学者的军事学研究成果,加强军事史、军事考古、外国军事理论和战略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2011年的国际部各版面值得期待。我谨代表国际部全体编辑人员向读者和作者朋友的一贯支持致以谢意,并承诺用我们的心血和努力回报您的关爱。我们会办好国际部版面,希望朋友们更关注、更喜欢、更支持!

  在此预祝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新年吉祥、万事如意!(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