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学看来,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是嵌入在社会环境中的,影响资本行为选择因素是多重的。资本行为的理性选择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抽象的收益最大化,而是有具体内涵的。
全球化的推进衍生出两个结果:一是国际专业分工的形成,这成为各国选择比较发展优势的基本前提;二是打破了国家、劳工、资本三方的力量均衡,离岸生产或外包生产成为资本抵制劳工福利要求的重要工具。不过,在现实的资本全球化的展开过程中,这种貌似纯粹的经济行为带来的结果,却是生产过程中劳资关系的全面重构。从资本与劳工互动的角度来看,全球化的实质是自由市场与劳工权利保护之间斗争展开的运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工维权与资本去留的问题绝不是一个抽象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性议题。
......(作者:王星 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分界线目前正被重新界定,但怎样界定、为什么界定和由谁来界定?理查德·斯威德伯格在与多位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后,以启人思考的访谈录回答了这些问题。
基本的情况是,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相互漠视,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就像社会问题中根本没有经济因素,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就像经济问题中根本没有社会因素。然而,今天这两个领域出现了对话,经济学家正在考虑社会问题,而社会学家也逐渐对理性选择和“新经济社会学”产生了兴趣。
理查德·斯威德伯格
曾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专业领域是经济社会学。
主要著作有:《经济社会学原理》(2003),《马克斯·韦伯及其经济社会学思想》(1988),《熊彼特传》(1991),《经济社会学:过去与现在》(1997)等;并与尼尔·斯梅尔策合编《经济社会学手册》(1994),与彼特·赫斯特罗姆合编《社会机制:一种社会理论的分析的方法》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