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北约秘书长韦尔纳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晤后表示:北约同俄罗斯互为对手和敌人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到了伙伴和合作的新时期。
1994年1月,为填补中、东欧安全真空,并使北约向东扩展战略得以实施,北约首脑会议通过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这是北约盟国与东欧及中亚国家之间一种松散的对话与合作关系,俄罗斯要求在计划中拥有“特殊地位”,遭到拒绝。
1995年5月31日,经过双方多次磋商,俄罗斯正式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签署了俄罗斯和北约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但俄方始终强调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没有改变。
1995年9月28日,北约正式公布《东扩计划研究报告》,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1997年5月27日,俄罗斯与北约签署《俄罗斯联邦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文件申明建立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这一被称为“19+1”的机制只是作为磋商论坛而存在,俄罗斯仅在某些安全领域的问题上拥有参议权,而没有决定权。
1999年3月24日,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俄方宣布暂时中断同北约的一切关系。
2000年3月15日,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举行大使级会议,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开始恢复正常。
2002年5月28日,北约19个成员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罗马宣言》,标志着“20机制”的正式成立和生效。新理事会正式取代5年前成立的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根据该机制,在打击恐怖、防核扩散、军备控制等非核心事务领域的合作中,俄罗斯拥有与北约19个成员国“完全平等”的权利。但仍没有得到它一直寻求的包括在对外军事干预、东扩和内部决策等北约核心问题上的“否决权”。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中东欧7国加入北约,北约实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编。对此俄罗斯反应强烈,时任俄罗斯副外长符拉吉米尔·契诃夫称“我们将北约东扩政策视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失误”。
2006年5月,俄罗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将在西部飞地加里宁格勒尽快建成并完善一支机动、紧凑、多兵种的快速反应部队作战集群,以加强西部战略方向的国防能力,应对北约的威胁。
2008年8月8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发生军事冲突。北约谴责俄对邻国过度使用武力,宣布冻结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各级别的活动。作为回应,俄停止了与北约的多项合作计划。双方关系随后陷入低谷。
2009年4月29日,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举行大使级会议,双方高层政治接触正式恢复。
2010年2月5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了新军事学说,认为北约东扩和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是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外部军事威胁。(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