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
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中国文化。著有《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中国哲学史通》(合著)等,主编《中国哲学概论》,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近期关注的主要问题〉〉
其一,儒学的现代诠释及身份定位。提出“教化的哲学”概念,从“教化”的角度,对作为哲学的儒学思想作出新的诠释,以凸显其异于西方哲学的独特思想内涵。其二,先秦儒学学术及思想发展。认为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具有“意义激活”作用,结合二者,对儒家思想学术传承及价值论、性情论等问题进行梳理和诠释。其三,对中国哲学研究方式转变的思考。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发展表现为思想的生产与学术的统一,强调中国哲学不应仅是“史”的研究,同时应成为当代思想生产的创造性本原。其四,有关国学与文化复兴的思考。认为国学不仅是历史资料的研究,其重心应在中国学术文化原初赋义基础和其“通”性精神的重建。不赞成将国学建立为学科。认为民间学术的兴起是民族文化复兴的生命基础,促进学院学术与民间学术的互动,对未来中国文化和价值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儒学及其文化价值论研究”,“中国先秦主流价值的奠基与变迁史”;北京市优博导师人文社科资助项目:“儒家教化思想研究”。(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