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各地政府日益重视文化建设,纷纷开拓现代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出现了一大批好的文化建设项目与工程:“黄帝拜祖大典”高涨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印象·刘三姐”彰显了民族文化特色,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等,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注重文化的特殊性,歪曲了文化的精神内涵,盲目跟风,歪曲炒作,对现代文化缺乏开拓,对传统文化缺乏创意,“文化啃老”,“哄抢名人”,就连盖棺定论并被人唾弃的历史罪人和文学反角也成了他们宣传的焦点和争夺对象,于是出现了为世人所不屑的“某地要为秦桧竖碑立传”、“某地要建西门庆文化园”等亵渎文化的 “炒文化”现象。这种恶意“炒文化”现象违反了文化的引导作用,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者:闫德亮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