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新闻短读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10 13:4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海西消费信心指数首跌悲观区域

  近日,厦门大学和台湾辅仁大学联合对外发布“2010年第三季度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调查,这是双方向社会第三次发布海西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第七次发布厦门金融、旅游、消费信心指数。该指数是从海西23个城市20岁以上居民的4222份调查问卷中得出的。调查显示,今年7—9月,海西消费者总体信心偏向悲观,这也是今年第一季度以来,海西消费信心指数首次跌入悲观区域。

  “海西”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贺 李静)

  社会学专家当延续魁阁精神

  日前,在昆明呈贡魁阁旧址召开了“魁阁”学术贡献的总结与反思暨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费孝通之女费宗惠女士受邀参会。她回顾了费孝通一生“富民”的学术生涯,惋惜其未能完成“心态研究”的晚年大志就带着遗憾离开,期待晚生后辈在总结和发扬“魁阁”精神的基础上,追思和力行父亲未了心愿。

  大会期间,多位专家学者不仅从情感上追念费孝通,而且从他的学术历程中反思其学术哲理,弘扬和延续费孝通等老一辈民族学、社会学先贤发明和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的“魁阁”精神。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感言,“魁阁”是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方寸之地,费孝通等先贤却创造出中国社会学的辉煌,使“魁阁”成为国内外心志于社会学、民族学研究者取“真经”的“圣地”。(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铂辉 谷家荣)

  美国汉学家的中国文化苦旅

  日前,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在北京出席“文化旅游”主题沙龙活动时,借新书《禅的行囊》为题,讲述了他在中国各地旅行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于“文化旅行”的看法和感悟。书中,比尔以“禅宗”作为旅行的主题,将这次旅程定义为朝圣之旅。他从北京出发,经过五台山、太原、洛阳、合肥……一直到广州、香港,拜访了禅宗六位祖师——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开创的道场。

  中国读者最早了解比尔·波特是来自《空谷幽兰》一书。比尔在书中,深入终南山,寻访隐居在山间的隐士,堪称一部寻访中国隐士的“文化苦旅”,让世界认识了佛门的净修与道家的“隐”文化,也揭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比尔透露,下一本新书主题将关注中国的诗歌。(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维维)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