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记者手记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10 11:0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期,记者往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这两个梵文学术重镇,逐一登门拜访在京的十余位梵文学者,他们几乎也是我国全部的梵文学者;梳理了我国现代学术框架内自钢和泰、汤用彤等先生发轫以来的梵文学术传承和源流之大略;记者还走访了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等,请教了佛教宗教界和学术界的学者,了解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支梵巴利文人才的情况。梵文研究领域中这个人数稀少但并不神秘的学术群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白发苍苍的九旬长者,六七旬的学术领军人物,四五十岁的骨干中坚,还是二三十岁初涉堂奥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甚至是零基础的初学者、起步筑基的本科生,他们都或多或少、程度不等地表现出对梵文的热爱以及治学的“学术雄心”,体现出一种较为纯粹的学术精神。

  在这个秋天,记者还只身寻访了北京地区元明清三代部分梵文物质遗存,这些文物的数量、精美程度和丰富内涵让记者颇为惊讶,这些由汉藏民族共同创造的瑰宝是中华各民族交流共融与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见证。

  梵文也许是神秘的,但梵文学术并不神秘兮兮,也不高深莫测,更不是炫耀珍稀语种的浮华舞台。也许我们可以说,梵文是我们理解人类文化整体的工具之一,梵文学术研究是一个不神秘、有魅力的学科。

  自从“梵文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启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工作在分阶段地逐步实施中,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我国梵文学术研究的最新动向和学术成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