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2004—2009年任系主任。2009年起兼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林语堂讲座教授。他研究比较文学,却不限于此。尽管他说自己不过是人类学的“票友”,但他运用人类学方法所做的研究对现实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受到学术界肯定。日前,乐钢教授到北京参加学术交流,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参照经验丰富观念
记者:您的专业是比较文学,但不限于比较文学。您从文学作品走到生活田野的原因是什么?
乐钢:比较文学较为重视书本。书本当然很重要,但缺少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要增加这个维度,我们得从书本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证。传统国学的实证指的是对文本的考据,这很重要。但现在大量问题都是活的,我们需要通过田野研究验证自己的理论,寻求问题的答案。
......(实习记者 青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