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寇侵占南宁,接着对柳州、桂林等城市进行狂轰滥炸,浙江大学被迫搬离宜山,迁入贵州。先到贵阳附近的青岩镇,后以遵义为中心,租用十八处房屋,兴建了工场和实验室。后选定遵义以东七十余公里的湄潭县设浙大分部,又在湄潭东北方三四十里的永兴场设一年级分部。学校虽分散多处,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避免了日寇轰炸侵扰,能集中精力搞教学和科学研究。浙大在此七年,直至抗战胜利。
战时浙大:东方剑桥
竺可桢爱惜人才。许多教授感到学校的学术空气和民主空气很好,教学科研有用武之地,因而不管生活条件多艰苦,都能心安理得、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作育后进。
......(作者:陈诗闻 王德民 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化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