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演智慧盛宴 “后世博时代” 城市如何令生活更美好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05 10:1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上海讯(记者马献忠)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发布了旨在推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宣言》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年倡议》。

  此次高峰论坛主题为“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由上海世博会组委会、联合国和国际展览局共同主办。论坛会期一天,包括开幕式、全体大会、7个平行论坛和闭幕大会。高峰论坛的7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信息产业与数字城市”、“知识创新与文化城市”、“绿色发展与生态城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城市”、“经济转型与永续城市”、“社区治理与宜居城市”以及“青年创造力与未来城市”等主题展开讨论。

  部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城市市长、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妇女青年代表和媒体代表等近2000人出席论坛。

  世博会为人类文明留下丰富遗产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彰显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但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路径,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致辞时说,我们在世博会携手合作,创建了一场全球参与的各国和各文化之间交流的国际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激发的合作、团结、开放精神对全人类应对各种重大挑战至关重要,本届世博会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人们得以体验文化差异,了解正在进行的努力,知晓未来前进的各种道路,体现了21世纪世博会的发展愿景,上海世博会已经证明世博会是21世纪变革的推动引擎,能有力地支持政府和国际组织自上而下贯彻政策的各种努力。

  世博会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充分展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充分表明了追求平等、和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与会专家呼吁,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关于城市发展的宝贵思想成果,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文化多元包容、生态环境良好的和谐城市,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中国成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真正先锋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盛会,无论在参展国家数量还是在游客数量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过去184天,全世界享受了一场科学和技术、创新和设计、艺术和文化以及歌舞的盛宴,为全世界提供了一次找到发展方向的绝佳机会,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找到共同解决方案。

  芬兰总理玛丽·基维涅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城市创新和城市发展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成为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城市的真正先锋。世博会上,我们与全球伙伴分享灵感;世博会后,我们将以同样的精神继续合作。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认为,整个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注城市的未来其实也是关注人类的未来,城市未来、文化传统、合作以及务实的作风,都对我们未来的幸福生活有重要影响。

  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科技和智慧说明,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将影响和渗透到各个领域,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基础和根本动力,将引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知识文明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演讲时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必须符合国情,必须符合知识文明时代科学发展的要求,并应具有中华民族和地区的经济、人文和地理环境特点,必须走一条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和谐平安、布局合理、繁荣宜居而有特色的城镇科学文明发展之路。

  经济转型是未来城市发展关键

  金融危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现象对世界经济结构和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更强烈冲击着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也无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小城市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如何把应对危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起来,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寻求解决之道的重大命题。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彭斯在演讲时指出,中国国内的经济需求将会持续引导中国的结构转变,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增长都依赖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世界经济是否向好,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的经济转型。他指出,增长仍然会是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同时增长的目标也会跟社会的目标、收入和机会的公平,以及收入的分配这些目标进行协调,不再单一地追求高增长,还要考虑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能源安全等目标。

  低碳成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今天世界各地的城市面临着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人现在移居到世界各地的城市里,随着他们的人数不断增加,城市容纳他们的难度越来越高,数十亿人生活条件恶劣,危及生存。他们生活在贫民窟里,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没有清洁的水,没有卫生设施,也没有基本的住所。城市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那些沿海城市也在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的风险。由此,有识之士呼吁规划并建设更多的生态化绿色城市,来帮助我们拯救我们的地球,减少贫穷和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为良好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与政府学帕特尔讲座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并且消除贫困。如果任何一个工作没有做好,另一个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如果继续保持以往一成不变的做法,会带来很大的危险。在2050年,世界经济主要部门都应接近到零碳排放,这样才可能把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在2度以内。他呼吁低碳增长应成为21世纪的发展模式,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不能再按照以往旧的模式进行发展了。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戴维·格罗斯认为,环境的灾难甚至比核威胁更严重,他指出这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问题,要解决它就必须要所有的国家共同努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巴尼巴迪希望找到气候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平衡,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找到一条低碳发展之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帮助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并改善人类的生活。(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