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05 14:5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前中美两国互动中的军事因素凸显,导致了人们的不安与焦虑: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未来会有怎样的演变?两国间会不会发生军事冲突?这些都是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是当前大国格局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因此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两国互动的背景即大国关系的格局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在这种格局演变中两国关系的结构是否在发生变化。对事实的观察可以看到,中美关系中尽管有大量不确定的因素,但也始终存在确定的成分。正是由于这类稳定的成分,决定了中美关系的演进是可以解释的。

  国际格局的变动同步强化了合作与冲突

  中美两国关系的互动,是以不断演变中的国际格局为背景的。当前,这种演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二是新兴大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上升。前一个判断的依据是奥巴马上台后的政策宣示,由于深陷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美国不得不承认自己主导世界事务力不从心,特别是2010年5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表明其已意识到不可能单靠一国之力掌控世界事务。为此,美国不得不把外交作为战略重点,并呼吁扩大伙伴关系以分担国际责任。后一个判断的依据则是二十国集团(G20)正式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对话机制。这一机制的转变,折射出了全球力量结构的变迁:由单一“富人俱乐部”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结束了,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之中。在这些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上升则是另一个受关注的焦点。在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高速增长,这决定了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事实,标志着中国的国家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美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具敏感性。

  在这样的国际格局中,中美之间持续了一年多的互动,基本的特点是合作与冲突同步强化,其中不乏大起大落的焦点性事件。观察近期中美两国关系的事实,可以看到,合作与冲突的趋势并存于两国的互动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决定双方关系的并非单一的结构,而是一种双重结构:双方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又体现了权力政治的矛盾。正是这种双重结构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际格局的变化使得中美关系双重结构中的两种因素同时得到了强化,从而导致双方的互动比以往时期呈现出更大的起伏。

  金融危机加深相互依存

  从某种角度来讲,中美两国的利益这些年来日益密切,彼此联系、相互依存,而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联系。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提供的数字,2009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美国对华出口与2008年持平。2010年前5个月,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39%,超过了对其他国家贸易的增长。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国,中国则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金融危机对消费需求的考验中,中国无疑依赖于美国市场;另外,中国所积累的庞大的外汇储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情况导致双方的关系在经济上彼此依存。除此之外,中国与美国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反恐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也保持着相互依存与合作的关系。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身份和核大国实力,以及在亚洲地区举足轻重的地缘政治地位,包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外交影响力等,决定着美国在解决一些最棘手的国际问题时,必须考虑与中国合作。在全球化问题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决定双方合作的动因得到了强化,促进了相互依存的加深。

  海洋权益引发利益碰撞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关系中的权力政治的冲突也在扩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扩展,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层面的冲突也受到强化。中国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意味着中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力的增强,中国已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特别是海洋权益的决心,而这不可避免地会与历来十分重视海洋霸权的美国发生冲突。

  美国的国家传统中始终认为由海军确保的航海自由,是保证其国家利益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美国认为自身正在受到日益崛起的中国的挑战。自2009年以来,国外媒体关于中国开始实施“远海防御”新战略的声音甚嚣尘上。而这一新战略的要点之一是将行动能力延伸到南中国海和菲律宾群岛以外,一直触及太平洋上的“第二岛链”——这一带向来是由美国海军占据主导权。对美国来说,这种态势显然是不可接受的。面对中国的新军事战略,美国海军所要做的就是进行遏制。2010年中美两国在国家安全上的不信任程度加深,并形成了以军演为形式的互动,而这恰是两国结构性矛盾深化的产物。

  与这种矛盾相呼应,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外交博弈也尖锐化。对于南海的领土争端,中国希望与有关国家通过双边方式加以解决,并向美方明确表示南海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不会容忍美国对南中国海事务的干涉;而美国却宣称解决南海问题是其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并把支持相关国家的领土主张作为制衡中国的重要一环。这些行动具有典型的地缘政治冲突的色彩。

  斗而不破 战略共存

  中美两国之间的权力矛盾,正把日益增多的冲突因素建构在双方的互动关系之中。尽管如此,由于中美关系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另一重结构,因此冲突的因素总会受到合作因素的制约。由于双方的决策者都清楚,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与战略合作更符合自身的国家利益,放任冲突升级所导致的全面对抗的代价是不可承受的,因此彼此都不会让冲突的因素失控,更不会让局面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这样的理性判断下,抬眼预期,以中美间的相互依存作为“压舱石”,能够把双方的冲突限制在斗而不破的大局之内。

  中美两国互动中冲突色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双方力量的对比产生了变化。中国的发展和美国影响力的下降,造成了美方的不适应。中国实力的增强需要扩展自身利益与影响的范围;而美国则要维持既有的范围边界。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美国不得不承受一个适应的过程。正是这种磨合期,导致双方关系中的“磕碰”陡然增多。对双方来讲,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关键要看双方能否在互动中尽快找到新的平衡点,磨合出新的“游戏规则”。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无意与美国去争夺世界霸权,从这个意义来讲,只要美方不发生误判,相信能够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作为战略伙伴而彼此共存。(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少军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