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最重要的是认同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2-03 09:1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所谓“骊靬为汉代安置罗马降人”的观点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为谨慎起见,记者也倾向于使用“骊靬人”和“骊靬研究”等温和判断,而不用“罗马军团”等词语。

  如永昌钟鼓楼东边正中的匾额“民淳俗美”所说的,永昌是一个安静祥和、民风淳美的小城。近日,记者以永昌骊靬为中心,在“金张掖”和“银武威”之间,从民族学和军事历史学等角度作粗略的考察。记者自知,这一地区的复杂性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描述完整的,也不是一个非专业人士所能报道清楚的,记者的田野调查报道只是为读者理解骊靬的时空背景勾勒一个粗略的轮廓。

  在考察中,记者深感这一地区之复杂瑰奇,可说是渐行渐深,越看越美,令人流连忘返,记者对“大骊靬”地区文化的兴趣甚至远远已经超过了对所谓骊靬“罗马军团”的兴趣。

  一方面,记者请教了一些骊靬文化研究者,查阅了一些研究论著和博硕士论文,尝试进入问题的背景和深层。记者认为,骊靬人和所谓“罗马军团”之谜,应该在更大的背景下加以考察,需要综合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进行研究。无论如何,在研究中必须注意摒弃虚浮不实的附会,保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在这紧凑而充实的一周中,记者搭车经过了雪山、戈壁、湿地、草原、军马场等各种地形地貌,探访了汉塞长城、隋碑、六体文字石刻等许多珍贵的物质遗存,领略了汉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处的融洽气氛。在这样一种广阔的大天地、厚重的大历史中,记者从祁连山北麓这一角,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和格局。中华民族是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开放性的共同体,多民族的聚居、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汇聚也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斑斓多姿。

  在采访结束之际,记者感到,在现实生活中,骊靬村民有百分之几的欧洲血统,头发、眼睛是什么颜色等问题,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地居民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第一位裕固族博士钟进文对记者强调时所说的,裕固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一员,对于与东部裕固族一山之隔的骊靬村民也是如此。如同骊靬文化研究会会长宋国荣告诉记者的,虽然骊靬人在体征相貌上与众不同,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就是正宗汉族人。也正如杏树庄“军事部长”吕兴祥老人所说的,“虽然长相有些不同,但我认为自己就是汉族人。”

  民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坚定前行的最厚实的基础。(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