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圆明园三百年沧桑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03 10:4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35期特别策划“圆明园罹劫150周年 走向和谐世界 不能忘却历史”文章之一。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它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更名万春)三园的统称。圆明园的修建、鼎盛、罹难和重生的历史,实则就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一种缩影。它的兴衰和荣辱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初衷与修建

  圆明园的修建,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众所周知,清王朝的建立者——满族,世代繁衍生息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叶,满族大举进兵华北,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清朝统治者由于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东北冬季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清朝皇帝却感到呆板憋闷。尤其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修建工程延续长达二百多年。

  雏形与鼎盛

  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旧址是一座约500亩的水景园,雍正三年(1725)扩建为3000余亩,至少有28处重要的建筑群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后,将所见名园胜景绘制成图,“移天缩地”仿置园中,在原有范围内,增建12处新景,达到圆明园建筑的全盛期,乾隆皇帝曾称之:“实天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至乾隆九年(1744),开始致力于两座附园的建造。嘉庆年间,圆明三园的总面积达5200余亩,外围总长10公里。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景点合计约160处。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洗掠与罹难

  但是,不幸的是,圆明园并没有摆脱历史的宿命。伴随着清帝国的衰落,圆明园沦入悲惨的境域。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3500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同治年间,同治皇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涅槃与重生

  1976年11月,在党中央的重视和相关专家的呼吁下,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同年,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长春园东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围墙。1984年9月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实现了联合,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从而使遗址保护整修工作迈出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并先后整修福海、绮春园山形水系,并修建园路桥涵和园林服务设施,清整古建基址,进行绿化美化。两年动土方40万立方米,使110公顷范围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复原貌,其中水面55公顷。福海中心蓬岛瑶台东岛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岛庭院,绮春园的新宫门,以及西洋楼的欧式迷宫(万花阵),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样修复。后又经两年整修提高,遗址公园初具规模。1988年1月5日,圆明园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遗址公园试开放。经过各级政府多年不懈的努力,遗址的保护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福海、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大景区,既有浩瀚的福海,又有亲切可人的湖泊,更有山水环绕的河溪,保持了水体的天然风韵;按原有的植物配置,形成了以松、竹、荷、柳为主题的植物景观。2000年8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原则通过了相关单位编制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由此拉开了新一轮改造和建设的序幕,按照这一规划,应建设一座完整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出台后不久,北京市政府3.3亿文物抢险修缮工作将圆明园遗址保护列为重点项目,先后投入2000万元对圆明园大宫门以及九州清晏等40处景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截至2003年,圆明园遗址剩余未修缮的围墙全部完工,使圆明园围墙基本围合,为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先后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北京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王海锋/整理)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刘倩、褚国飞、李树民、王海锋、焦兵、郑飞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