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26 15:1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紧随着社会实践前进的步伐,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光辉范例和深刻启示,也再次确证了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重要地位。本文仅就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作一些讨论。

  坚持把经济关系看做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确认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观中实现的根本变革。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些根本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时,把重点放在从基本经济事实中引出政治、法和意识形态观念,而对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能动方面则不是始终有时间、地点和机会给予充分的阐明。所以恩格斯晚年通信中论述的侧重点,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正因如此,此时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重申经济对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最终决定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时时提醒人们不忘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绝非多此一举,它有效防范了对新观点的误解和曲解,显示了以丰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理论上的高度成熟。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多次使用多种相互关联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如“物质存在条件”、“物质存在方式”、“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条件”、“经济运动”、“经济发展”、“经济状况”、“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等。它们被分别运用于不同场合,其含义因语境及相对应的概念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的说来都是对应于上层建筑或其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而言的,属于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的关键词是“经济”和“生产”。理论的完善和理论领域的斗争都需要对这些概念和思想加以整合,对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作出综合性的概括。这一任务正是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完成的。

  建立“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范畴

  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范畴,是由恩格斯在晚年书信中明确提出并给予论证的,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都是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反复多次出现的概念,在恩格斯看来,“反作用”是同“决定性的”作用相对应的范畴,它“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反作用”是被经济所决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反过来”对决定自身的因素起作用,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对独立性”比“反作用”具有更加宽泛的外延,它不只是表现于反作用。被经济决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一旦产生,就有自身运动的规律和自己的发展阶段,就会相互影响并反过来对经济发生影响,但它们又必定受到经济的制约,不能离开经济而独立,这就是“相对独立性”。

  确认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不仅要诉诸经验的事实,而且需要理论论证,阐明“为什么”。恩格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作了深入分析。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这两个概念,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和理论内涵。离开这两个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就是不完备的。

  阐明“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和“相互作用”

  恩格斯讲到经济的决定作用时,总是将其限定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不厌其烦地加上“归根到底”或“最终的”、“最本原的”这一类的限定语,以至于“归根到底”一语反复出现,有时在一篇书信中达三四次之多。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理解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观点,“归根到底”这一限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归根到底”意味着经济起最终的、最本原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作用;也不一定是直接的决定作用,它常常是以其他因素为中介而发生作用的。经济的决定作用具有终极性、根源性,但不具有唯一性,也不一定具有直接性。“归根到底”这一限定,为充分肯定其他因素的重要作用,包括一定条件下的如马克思所说的“决定性的反作用”留下了空间。忘记了“归根到底”这层含义去理解经济的决定作用,就会离开辩证法。

  “相互作用”是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反复强调的又一个重要思想。此前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已经通过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研究阐发了“相互作用”的观点。相互作用意味着原因与结果的相对性和二者的相互转化,所以恩格斯结合因果关系的辩证法来论述相互作用问题。相互作用并不意味着作用的双方之间力量相等,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既全面地看到历史运动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指出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把坚持“两点论”和坚持“重点论”统一起来。

  回答人们怎样“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但社会运动又有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夸大人们历史活动的主动性,就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而否认人们历史活动的主动性,就会陷入宿命论。因此,人们如何创造历史的问题,是历史观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青年时期就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历史的思想。恩格斯在后来写作的书信中,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了这些思想,深入回答了人们怎样“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问题。第一,通过对经济与政治、思想关系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基础或前提。第二,通过对“合力论”的阐述和对经济与政治、思想关系的分析,阐明了历史创造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提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指南的经典性观点

  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是恩格斯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贡献。恩格斯晚年,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正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与此相联系,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恩格斯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公式”、“套语”,而是“指南”的重要思想,成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准则,为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田心铭 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