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晖 通讯员刘冬青 宋青)11月18—22日,第八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文学院承办,商务印书馆协办。苏州大学副校长田晓明、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周洪波、澳门理工学院教授周荐分别代表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和历届主办单位代表致辞。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曹炜主持开幕式。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商务印书馆以及海内外40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主要议题为各种词汇类聚研究;网络语言词汇研究;组合中语素义、词义的变异研究;词义、词语的历时演变研究;词义的认知研究;古今汉语其他词汇语义现象研究等。
据悉,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会议是庆祝苏州大学建校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第九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将由山东大学主办。
关注系统重构
词汇系统的研究是词汇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鲁东大学教授张志毅从客体世界、语言世界和主体世界等三个世界来考察词汇问题,认为语言反映的不是客体事物本身,而是人对客体事物三个方面的价值定位:思维(范畴特征、表意特征、指物特征)、直观、感情。反映更多的是客体事物的概念、准概念或观念。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温端政提出“语词分立”学说。厦门大学教授李如龙将汉语词汇系统的生成与发展形象地用一个陀螺来表示,并认为汉语是词汇重、语法轻的语言,虚词从实词虚化而来,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词的组合关系和词义又有深刻的联系。因此,词汇系统的生成和发展的理论意义就不限于词汇史上,而是牵连到语法史,关系到对汉语的基本特征的理解。河北师范大学教授苏宝荣认为,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的意义,不仅与其所含语素的语义、语法组合有关,还与复合词特定的整体结构有关,复合词的词义大于或偏离所含语素义的总和。对于这种影响复合词词义的整体结构,尚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由此区分了紧缩结构、多层结构、跨层结构和准连绵结构等四种不同的复合词结构。
研究手段与视角多元化
研究手段和视角是观察和描写语言事实的关键。本届会议的一个亮点便是无论是汉语史词汇研究,还是现代汉语词汇研究,都非常重视研究的手段和视角。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光庆运用认知、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对古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屯、春、偆、蠢、邨、萃”六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确认它们具有同源关系;并发现,它们在特定的认知文化机制作用下,遵循特定的语义逻辑,组成了一个同源词族,因而体现出汉语同源词发展的规律,彰显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性与精神,具有其典型性。对它们值得进行专门的考证和释论,借此可以拓展汉语同源词乃至中华文化研究的一种新的角度与方法。河北大学教授郭伏良认为每一个词,无论实词与虚词,其静态词义均由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部分构成。词义演变,不仅有词汇意义的发展,也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的变化。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与1996年修订版的比较,筛选出350条新增义位词,并从语言运用中搜集到100条,共计450条(以词汇意义为统计单位,即如果一个词在词汇意义增加的同时,又有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变化,只计一条),通过对450条词语的梳理得出结论:当代汉语词义演变在词义构成的三个方面都有体现,三方面演变互相关联。语法意义变化必然伴随着词汇意义的变化,发生转类的108条词语其词汇意义无一例外地随之变化;色彩意义的变化往往以词汇意义的变化为前提,在116条色彩转移的词语中,其词汇意义或转移,或扩大,或缩小,或偏义,而对色彩意义的追求经常是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演变的最初动机。山东大学教授唐子恒通过对“舟—船、楹—柱、田(狩猎义)—猎、启—开、疾—病(均疾病义)”等五组词的对比,注意到从《左传》到《史记》用词上的明显变化。有的变化是意义基本相同而改换了名称,原来常用的词逐渐被后起的词代替,因而越来越不常用;有的是两词的意义原来有重合有交叉,后来各自向不同的领域发展,差别越来越大;也有的原来有明显的区别,后来区别逐渐模糊。《左传》中表狩猎义的“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消亡,《左传》中常用的“舟”、“启”、“疾”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了独立参与造句的能力,成为非词词素。
网络词语研究“被重视”
网络词语研究与语言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商务印书馆副编审余桂林认为,网络词语应该是分层级的,不同层级的词语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反映日常网络现象和网络生活的网络核心词语,已经是词汇系统中的基本成员,这些词语有效地补充词汇系统中的缺失语言单位。在网络论坛、网络聊天时常用、通用的网络汉字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新鲜血液,给汉语表达带来了新的活力,推动词汇系统在动态中发展。网络论坛、网络聊天中的字母符号、数字符号、表情符号等,在一定的范围里使用,在这样的范围里这样使用有它方便的地方和一定的道理,能完成网友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这些符号作为交际工具的使用价值。复旦大学教授吴礼权强调,网络语言中的一部分词进入现代汉语共同语词汇而为全民所使用是一种必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能成活下来,并最终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通用词汇。是否存活下来,并最终进入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词汇库,要看这些网络语言中新创词汇是否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否有成活的逻辑理据。(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