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国·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论坛暨2011第四届名家·名企·名校新春年会
作者:cuicen   日期2010-11-24 16:4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行动力】

  仰慕商界精英的领袖气质

  展现非凡个性

  找准相应位置

  礼赞品牌对品质和技术的极端追求

  正是他们

  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更愿意和众多思想先驱一路同行

  聆听他们的声音

  感受他们的思想

  一起为创造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和谐社会喝彩

  2010年12月18日

  演绎“责任行动力”之盛世华章!

  主持人:刘瀚辰 电话:029-85267538 邮箱:shanxishehuikexue@163.com

  科学发展 共铸辉煌

  陕西,古为雍州、梁州之地,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陕西省省会西安亦是著名的文化古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遗产,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史。“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其世代传承的雍容典雅、博学智慧,积淀成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当今的西安,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电子信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航天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国家赋予西安的使命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为认真贯彻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展现大气恢弘与教育领先、科技尖端并存的大西安形象,提升西安在国内外的社会影响力并促进国际化大都市的加速形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联袂举办“中国·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论坛暨2011第四届名家·名企·名校新春年会”,并拟于2010年12月18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届时,由刘瀚辰主持并邀请众多社会名流齐聚现场,踏上红毯,步入盛典殿堂,融进群星海洋,携手演绎陕西史无前例的人脉盛典。

  陕西“十二五”科学发展思想驱动人物风采

  他们,是助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驱动者;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三秦大地。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同行,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思想,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一起为创造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和谐社会喝彩。

  霍松林

  霍松林 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被誉为古典文学界的“西北王”。

  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在他洋洋大观的作品中,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当时他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松林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他主持的《新编全唐五代文》,经普查文献,广搜金石,在《全唐文》基础上补入上万篇文章,全书约四千万字,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西京

  王西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王西京是与时代同步、具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他的一幅幅作品,反映了他生活的时代从社会意识到审美理想的变化。王西京的画意、风格大胆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既能够在传统技法中画出时代气息,又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的工笔重彩技巧功力深厚,用笔流畅,色彩清新,仕女造型优美,人物形象生动。观其三十年推出的精品力作,其画外功和创造思维,可归纳出六大元素:“缜密的注意”、“敏锐的观察”为经线,“确实的知识”、“强健的记忆”为纬线,借助“着实的想象”、“健全的判断”,不同元素交相错杂,构成灿灿光华的画卷,呈现出非凡的悟力以及高尚纯朴的审美心灵;在他刚健、豪放、飘逸、气势宏大、充满现代活力的画风里,蕴涵着千百年深藏于西部沃土的汉唐雄风。

  雷珍民

  雷珍民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荣获全国首届百名书画家展览大奖。

  先后为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20多个大城市题写匾额,为全国各大寺院书写碑记60余通。篆刻在“大雁塔”地宫的经文、门头匾额及长安八大寺院之一“兴教寺”的碑文令中外游人驻足,佛教界称其“功德无量”。雷珍民幼承庭训、遍临古帖,长于楷、行书,风格平和简静、法度森严、劲健儒雅、丰瞻妍美。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并刊勒《创建龙园记》、《重修兴教寺记》、《再建楼观台碑》、《重修大慈恩寺大雄宝殿记》、《大雁塔地宫唯识二十项》、《鄂尔多斯赋》、《祈福中华赋》等数十种,出版有书法集《水滴石穿》、诗集《静水流深》等。

  段建武

  段建武 西安电视台台长,中共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多年来,他长期坚持专业实践,积极投身业务一线,致力于繁荣和促进西安市广电事业。他曾荣获国家级奖项9项,代表作品有《小金鱼找妈妈》、《危急时刻》等。

  他在影视剧创作、出版、发行中围绕电视领域发展特点,努力反映时代风貌,先后策划并监制了13部、407集电视剧。1994年后筹建了西安电视二台,主持论证了新的电视栏目发展方向,推出了《相约周末》板块节目,并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人、财、物管理权独立的电视节目制片人制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他组织人员开发了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的方言栏目剧《狼人虎剧》,收视率较高,使方言栏目剧在西安地区带动了一个由投资、编导、表演、摄制等相关产业链构成的新兴产业的崛起。

  赵季平

  赵季平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陕西省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

  赵季平的创作体裁涉及电影配乐、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舞剧、艺术歌曲等,作品表现题材广泛,被称为当代中国电影音乐掌门人,创作的大量电影音乐如《黄土地》、《红高粱》、《孔繁森》、《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等,电视剧音乐《水浒》、《大宅门》等,两度获得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四度获得金鹰奖最佳音乐奖及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成就奖。他成为电影作曲家后,在创作风格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音乐与影片风格一致,二是音乐完全融入电影,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三是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可以说,他的名字与中国新时期电影最辉煌的成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贾平凹

  贾平凹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主要作品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得了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传统,在新汉语写作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陈彦

  陈彦 一级编剧,中共十七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剧协理事、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曾创作《山乡知县》、《沉重的生活进行曲》、《九岩风》、《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戏剧作品十余部,其中《迟开的玫瑰》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文华编剧奖”,该剧还荣获“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首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大树西迁》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陈彦因该剧第二次荣获“中国戏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在戏剧、电视剧、歌词创作领域,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散文随笔集《必须抵达》等著作。2007年被中宣部、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9年当选陕西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陈彦同时也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白永秀

  白永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和省教学名师。

  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批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建设点主持人;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经济学家。

  围绕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理论与西部大开发等三个问题,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省部级课题以及重大横向课题2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20余项。

  刘文西

  刘文西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重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等近百幅。

  刘文西是当代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人物,其绘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他以浓厚的黄土情结倾注心血铸就了质朴的写实画风,为世人呈现了大量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反映陕北风土人情的作品,在画坛上形成了“黄土画派”。“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作”,是他追求的艺术宗旨,他的艺术不仅靠形式、语言、技巧取胜,他作品中塑造形象的独特性、生动性、真实性更是占据统领一切的地位。他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源于对那片热土上的酸甜苦辣和幸福欢乐的熟知,一腔真情实感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王胜利

  王胜利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王胜利多年来关注研究在高原生活的人们,一直用手中的画笔捕捉着灿烂的阳光、动人的笑容,丰富的感情来源于画家多年的艺术积累以及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如今的王胜利显示着他在油画语言探索中明确而稳重的步伐,在古典写实主义绘画的基础上,他不断融进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因而这些作品是亲切的也是绚丽的,是平和的也是典雅的。王胜利对油画语言的探索,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细心把握着人物的神态,往往从人物造型入手,将光感、色彩、构图合理地构成了严谨别致的绘画语言,使人物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之中,并注入了“以形写神”的艺术理念,使画面语言与人物性格合理地统一在一起,表现出华贵亮丽的人物精神气质,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范华

  范华 陕西省美术协会副主席,陕西国画院院长,1998年以来被评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西安市文史系统德艺双馨先进个人等。

  范华在艺术的道路上,潜心研究中国传统国画艺术,取其精髓为我所用,并努力进行创新、突破,独创了泼彩云山技法。范华曾应法国国家美术家协会邀请在卢浮宫举办画展,并获特别大奖。他的画渗透传统功力,又与新潮派拉开距离,并不停地开拓新意念、新意境以及新的笔墨语言,他打破画界条条框框,继承了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的平民意识,又有着王维的诗性思维,笔墨形态亦不同于岭南画派的清明秀润。他的泼墨受禅宗里“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的启示,追求新的气象和笔墨形态,画面层次丰富,磅礴大气。

  罗宁

  罗宁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等。

  罗宁在专业美术单位管理、美术展览活动策划、中国人物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涉猎和成就,曾策划了《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展》等大展;其国画作品以现代女性题材见长,画风率真,个性突出,数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并部分获奖;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罗宁作品选粹》、《中国长安书画家画库·罗宁作品集》和美术文集《热情的目光》、《冷静的目光》等多种画集及专著。先后担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陕西省作品选拔、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陕西作品选拔等多次大展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